以血管无气和肝风内动为纲辨治中风
关键词:筋脉,中风病,元气,1病因病机认识,2针对主证,辨证治疗,3重视兼证,灵活配伍
郭 明,王培利,童晨光,段文慧,孟宪亮
缺血性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为主要症状,亦称之为“卒中”,西医称之为“脑梗死”。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现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卒中是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史大卓教授以中风患者临床中出现“筋缓无力”和“痉挛强直”之不同,以血管无气和肝风内动为首辨要点,结合不同兼证的特点,采用辨病与辨证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执简驭繁,临床易于掌握。
1 病因病机认识
中风发病后,患者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但往往忽视“弛缓无力”与“痉挛强直”两种临床症状病因病机的差异,而这两种症状正是中风病辨证论治的关键。“肢体弛缓无力”,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论述甚详:“元气藏于血管之内,分布周身,左右各得其半,人行坐动转,全仗元气。若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元气绝,则死矣[2]”。气为血之帅,气行血行,无气则血行呆滞,四肢筋脉失养,继而废弱无用,弛缓无力。因此,血管无气、筋脉失养是中风病“弛缓无力”主要病机;“拘挛强直”,内经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此处的风为内风。内风的成因,与肝气血阴阳相关,正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病机有如下几个方面:①肝血不足,血虚不能养肝敛肝,肝阳化风,虚风内动;②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肝阳上亢而化风。肝主筋脉,肝风内动,横逆筋脉,影响气血运行,故见肢体痉挛、活动不利。就中风病不同阶段而言,亦有“弛缓无力”与“痉挛强直”的不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22 字符。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