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4年第6期
编号:12658727
参七脉心通胶囊对颈动脉硬化患者 血清NO及ET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6期
     中医学无动脉粥样硬化之病名,属于“头痛、眩晕、胸痹”等范畴,本病主要发病于中年以后,中医认为 AS 的形成外则与饮食不节、嗜好烟酒、多逸少劳,内则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脾肾亏虚是发病的根本,其中气虚为先,气虚无力运化,日久痰浊内阻,气虚血瘀,脉道不通而形成动脉硬化甚至血管阻塞,辨证上多属本虚标实,由于心、脾、肾的亏损,造成气机紊乱,气血失和,气虚血瘀,痰浊内生,进而脉络闭塞,引起心、肝、脾、肺、肾各脏腑阴阳失衡及肢体的气血失调。虽然对于病因病机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本虚标实,标实主要为痰、瘀的观点基本上一致[20]。根据此病机特点确立了以益气活血,化痰散结为治则的参七脉心通胶囊,本方由红参、黄芪、三七、郁金、枸杞、川芎、丹参、香附、土鳖虫、山楂等比浓缩制备。方中红参大补元气,心肾脾并补,使气旺则血行,诸脏受益为君药。黄芪补气升阳,利水化浊,三七、丹参、川芎、土鳖虫活血化瘀,行气通脉为臣。郁金、香附理气化痰、开郁通阳以助血行、共为佐使之药。前期研究表明该方对高脂血症大白兔的内皮损伤因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而可能对树突状细胞的黏附和迁移产生抑制,影响AS发生的炎症和免疫机制,最终使AS的发生和发展受到抑制并缓解,对脂肪斑块的稳定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21,22]。药理研究表明理气活血方具有较好的抑制AS形成的作用,其机制与调节脂质代谢、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调节血管活性因子水平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有关[23]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