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9年第3期
编号:221367
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踝关节跖屈肌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关键词: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 ,,

    肢体痉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群和下肢伸肌群肌张力增高,由于其限制了病人的协调和随意运动,严重阻碍患侧肢体功能恢复,并且痉挛产生的疼痛和挛缩,也会影响病人日常生活质量[1]。踝关节跖屈肌痉挛是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常见并发部位,由于踝关节跖屈肌在人体的跨步、步态及行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临床康复治疗中如何降低脑卒中后跖屈肌痉挛具有重要的意义[2]。目前关于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足跖屈肌痉挛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8月—2016年7月在本院康复理疗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踝关节跖屈痉挛病人,共87例。参照随机数字表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男34例,女11例;年龄39~63(48.32±12.13)岁;病程32~78(46.88±9.26)d;脑出血18例,脑梗死27例;左侧肢体偏瘫22例,右侧肢体偏瘫23例。对照组,男32例,女10例;年龄37~64(49.24±13.09)岁;病程35~89(50.25±12.93)d;脑出血17例,脑梗死25例;左侧肢体偏瘫19例,右侧肢体偏瘫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脑卒中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经CT或核磁共振(MRI)确诊[3];纳入病人均为首次发病,单侧肢体偏瘫,且病程1~6个月之内;经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踝关节跖屈肌痉挛评分≥2分;病人可独立或在辅助器具下行走20 m。

    1.3 排除标准 严重的认知或交流障碍者;既往有踝关节骨折、内固定者;踝关节挛缩畸形;入组前1周有严重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41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