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护士》 > 2007年第8期
编号:11537467
我没有的,你们也不能有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日 《家庭护士》 2007年第8期
     欣欣自小就是个占有欲很强的孩子,看到妈妈抱别人家的孩子,便立马撅嘴;家里来了小客人,妈妈夸小客人,欣欣就会充满敌意;学校里老师表扬了某位同学,欣欣便会到老师的面前告那位同学的状或是说他的不是,撕别人的书本。

    可以看出欣欣表现的是一种很强的嫉妒心理,这在独生子女中很普遍。有些孩子为了想比他人优越,使自己永远处于中心地位,有时会以进攻性的形式表示嫉妒之心;有的孩子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就哭泣流泪,大发脾气;还有的孩子则会以冷言冷语、背后说坏话、吹毛求疵等形式,来表示嫉妒之心。

    孩子有妒嫉心理究竟是好是坏呢,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其实心理学认为“嫉妒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反应,每个孩子都会妒嫉。”对于儿童来讲,他们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化反应强烈,自控能力差,尚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他们会依据外界事物对他们的利与弊,做出直接、简单的情绪反应。他们希望能够独占父母和老师的宠爱,希望老是处于受表扬的优越者的地位,他们不能分析这种希望是否客观合理,也不会对这种心态进行自我调节。
, http://www.100md.com
    虽然嫉妒对于孩子是很正常的心态,但是作为家长和老师却不能放任不管。因为如果嫉妒心理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嫉妒心就会不断的深入、膨胀,最后会使孩子变得极端的自私自利,不能容忍别人的任何的长处。尤其是独生子女更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独占欲强。

    这不仅会影响孩子在同学中的人际关系,还会影响孩子的进步。更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攻击、逃避、分裂等病态心理问题。

    然而嫉妒并非一无是处,适当的嫉妒,将嫉妒转化为动力会使人目标更明确,前进更迅速。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处理好嫉妒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家长,引导孩子走出嫉妒的泥潭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育孩子开阔心胸。孩子的好胜心强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可能是永远的。别人努力了也可能超越自己。但是不管结局如何,只要自己努力了,就应该得到鼓励,而别人因为努力而获得的成功也应该为别人高兴,也要祝贺别人。这样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大家都会很高兴。
, 百拇医药
    2.教孩子去帮助不如自己的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孩子会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己比别人强时,不必沾沾自喜;自己不如别人时,也不要灰心丧气或是打击报复,每个人都有值得自己骄傲的地方。

    3.鼓励孩子与优于自己的孩子交朋友。鼓励孩子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全面地认识别人,评价别人,学会取长补短,学会承认别人的长处,并且努力地学习。

    4.正确引导竞争意识。孩子有嫉妒心不是坏事,家长老师可以借此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将简单的嫉妒转化为有目标、有方向的学习竞争,让孩子了解获得表扬的方法不是贬低他人而是提高自己。

    5.正确认识自己。让孩子了解嫉妒的两面性,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孩子的接受能力很强,如果家长能够科学地向孩子传输一些正确的心理态度,孩子不仅容易接受,并且会很自然地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6.家长老师不能一味地惯养孩子,要注意奖惩结合。并且注重用道理来教育孩子,让孩子明事理,知对错。孩子就不会一味地要求表扬自己,贬低他人了。

    7.多关心孩子的想法,尝试与他们沟通。让我们再来看欣欣的嫉妒表现,欣欣之所以嫉妒,是因为她感觉受到了忽视。其实欣欣如果能够明白妈妈、老师夸奖别人并不是对自己的否认,那么她就不会产生危机感以致产生嫉妒的心理。

    解决孩子的嫉妒问题其实一点都不难,只要家长能够认识到孩子的行为有嫉妒的趋向,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正确的引导,耐心地教导孩子如何正确的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区别,让孩子开阔心胸;那么嫉妒将不会成为孩子成长的羁绊,而会成为孩子一生前进的动力。

    (朱瑞芳摘自《独生子女》), 百拇医药(洪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