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性科学》 > 2010年第8期
编号:11932392
推广性文明,普及性健康,加强性管理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中国性科学》 2010年第8期
     张 枫(1952-),中国性学会副理事长。现为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兼省人口计生委主任、省政协常委兼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名誉会长、广东性学会会长、广东人口学会会长。

    性从来都与文化发展休戚相关。孟子的一句“食色性也”广为流传。彼时文化对性的解读相对开放;从宋代的程朱理学起,儒家搬出“男女授受不亲”的教条作为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开始了长达一千多年的中国性压抑时代。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才冲破了封建藩篱。时至今日,当今中国社会的“性”又呈现出两种态势:一方面,它似乎依然是洪水猛兽,依然未登大雅之堂;而另一方面,西化思潮的影响、网络资讯的扩展,性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泛化。

    针对这样的性现状,加强性文明建设刻不容缓,它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文化解决的是人类的高级需求,先进的性文化应当用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视性文化的历史与传统,正视性不仅具有生育功能,还具有健康功能和快乐功能,于个人,能化解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于家庭,能促进夫妻幸福美满;于社会,能调和两性关系。减少性别隔阂、消除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使基于性别差异之上的人格尊重和平等合作成为两性成长的共同追求。两性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本保证。

    随着人类文化的不断推进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性问题对个人健康的重要性日渐彰显。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出这样的定义:性健康是指具有性欲的人在躯体上、感情上、知识上、信念上、行为上和社会交往上健康的总和,它表达为积极健全的人格,丰富和成熟的人际交往,坦诚与坚贞的爱情和夫妻关系。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当前应针对一些特定领域开展性健康普及工作。例如,重视流动人口的性健康问题。以广东为例,全省共有农民工近3000万人,由于他们外出打拼,离开原来的配偶,没有固定性伴侣,容易导致性压抑、性滥交,甚至沾染性病。关心这一人群的切实需求不容忽视。

    当今时代的性,或许可以称得上是蓬勃而多元、炽热而无序。身处性活跃期的人们书写着各自的性故事,也折射出形形色色的性形态、生活形态与社会形态。

    虽说身体是自己的,性是美好的,然而缺乏管理的性却会变成一团乱麻,于己无益、于社会有害。费孝通在《生育制度》中说:“性能使人不顾一切”,“性能影响社会结构,瓦解社会团体,破坏社会身份”,可见,对性的管理极为必要。

    性管理是指对人们的性意识和性行为进行科学而有效地管理,良好的性管理包涵了对理智、情感、道德、法律、习俗、健康等诸多内容的把握。性管理一方面体现在我们的社会对每个成员的合理管理:针对不同群体,尊重和理解人们对性的需求是受性别、年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承受能力、国情等因素制约的,既不过分超前,又能掌握分寸,把握好适时、适度、适量的管理原则;另一方面,它更体现在个人管理好自己,实行自觉性的掌控。人们对自己进行理性管理的能力不断递进,是人类性文明进步的现实图景。

    推广性文明,普及性健康,加强性管理,都旨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个人快乐、家庭幸福、婚姻美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