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性科学》 > 2016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3073292
基于数据挖掘系统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中医用药规律及治疗思路探究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1日 《中国性科学》2016年第10期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中医用药规律及治疗思路。方法:应用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1995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期间,公开发表的所有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相关文献,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科研病例采集系统》、《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挖掘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学处理。关联分析最小支持度>0.14的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通过对最终纳入的137篇文献分析所得,最常见的6种证型为肾虚血瘀型、肾阳衰微型、脾气虚弱型、湿热瘀滞型、湿热内蕴型、阴虚火旺型;最常用药物种类为茯苓、车前子、泽泻、王不留行等为代表的利水渗湿药,其次为熟地、牛膝、山药、黄芪等为代表的益气养阴药,以及当归、桃仁、穿山甲、丹皮、桂枝等为代表的活血化瘀药;常用药对以泽泻与丹皮、黄柏与知母、莪术与三棱、淫羊藿与巴戟天、黄芪与党参为代表的补泻相兼、滋阴降火、活血化瘀、益肾壮阳等相须相使的经典药对。结论:经过以上数据挖掘分析得到的证型、药物、药对综合分析后得出,治疗BPH大多从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补肾助阳三方面着手;其分析结果具有合理的理论依据,对临床治疗BPH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用药规律;治疗思路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本病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上升,据报道,50岁左右约为40%,到80岁可达70%-80%,是我国老龄化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病临床表现以下尿路症状为主,伴随尿频、排尿困难、急迫性尿失禁以及夜尿增多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影响肾功能。传统中医文献中无此病记载,根据症状及体征将其归属于中医“癃闭”范畴。西医治疗以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为主,但副作用明显,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相比之下中医药治疗此病优势独特,不良反应小,拥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历代中医学者对此病的治疗百家争鸣、见仁见智,因此本文对近20年在期刊上发表的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文献进行整理,以总结分析中医对BPH的用药规律及治疗思路,为该病的中医药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检索

    对1995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高级检索,以“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或“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良性肥大”或“前列腺肥大”或“BPH”和“中药”或“方剂”或“中医药”或“汤剂”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

    1.2文献纳入标准

    (1)诊断标准,根据《2011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诊断标准。(2)中医药(包括中药、方剂、汤剂、中草药等)治疗BPH文献;文献类型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各名医名家临床经验、案例报道。(3)文献中明确提到辨证分型及相应的方剂药物治疗。

    1.3排除标准

    (1)不符合诊断标准。(2)单纯使用西药、复方制剂、中成药、针灸、单味中药治疗BPH的文献。(3)综述类文献、基础研究类文献(动物实验,药物提取试验)、重复发表等文献。(4)用药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1.4资料处理、数据库建立及分析

    从筛选的137篇文獻中提取辨证分型及各种证型的用药数据,经整理及核对后,录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科研病例采集系统》,运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挖掘平台》进行挖掘并描述用药的频次及常用药对等。

    1.5中药名称规范化

    所录入的中药名称一律经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病历系统进行统一处理。如将“生/炙甘草”统一为甘草,将“橘皮/红”统一为“陈皮”,将“法/姜半夏”统一为“半夏”,将“生芪”、“蛇舌草”、“炒杜仲”、“生地黄”、“熟地黄”、“墨旱莲”、“川断”、“山萸肉”等统一为“黄芪”、“白花蛇舌草”、“杜仲”、“生地”、“熟地”、“旱莲草”、“续断”、“山茱萸”等。最后将所得到的数据由2名研究者分别输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科研病例采集系统》,完成后再交叉核对,遇到不一致处讨论后进行解决。

    2.结果

    2.1文献筛选结果

    以上主题词共检索出相关文献392篇,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137篇,其中共出现13个证型,有6个证型出现频率超过10%,依次为肾虚血瘀(45.3%)、肾阳衰微(28.5%)、脾气虚弱(13.9%)、湿热瘀滞(13.1%)、湿热内蕴(13.1%)、阴虚火旺(10.2%)。见表1。

    2.2常用药物出现的频次及频率

    从所纳入的137篇文献中,统计出共使用方剂203个,中药219种,出现频次2316。其中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最常见(使用频次大于33次以上,包含33次)的中药共21种,其中利水渗湿药5种(18.5%)、补肾助阳药3种(11.1%)、健脾益气药4种(14.8%)、活血化瘀药10种(37.0%)、滋阴降火药2种(7.4%)、清泄湿热药3种(11.1%)。以上6种药物与表1所述的常见6种证型相对应的药物治疗相契合。见表2。

    2.3方剂组方规律的关联分析结果

    应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挖掘平台》中医用药用量关联分析,设定支持度个数为10,即支持10。经数据库统计后,一共查询到35条数据,支持度个数即药物组合在所录入方剂中出现的频次(Y=a×b,其中Y为支持度个数,a为方剂数量,b为支持度)。见表3。

    2.4药物之间相关度分析

    应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挖掘平台》进行用药关联挖掘,采取最小支持度0.14以上的药对,发现符合条件的记录共有7条。见表4。

    3.讨论

    本次研究经资料整理、数据挖掘等过程,分析总结了BPH常见的证型分型及常用治疗药物。其中肾虚血瘀型、肾阳衰微型、脾气虚弱型、湿热瘀滞型、湿热内蕴型、阴虚火旺型为最常见的6种证型。最常用药物种类为茯苓、车前子、泽泻、王不留行等为代表的利水渗湿药,其次为熟地、牛膝、山药、黄芪等为代表的益气养阴药,以及当归、桃仁、穿山甲、丹皮、桂枝等为代表的活血化瘀药;在数据录入过程中,我们也同时发现了许多常用药对,如泽泻与丹皮、黄柏与知母、莪术与三棱、淫羊藿与巴戟天、黄芪与党参、车前子与茯苓、桃仁与红花、熟地与山药、瞿麦与蔚蓄、柴胡与升麻、海藻与昆布、当归与桃仁等,这些药对大多具有利水渗湿、活血化瘀、益肾助阳、补气养阴等特点。药对是中药配伍方法的精髓,也是药物组成方剂的核心。其中泽泻与丹皮两者相用能加强渗湿泄热之功效,类似的常用药对还有瞿麦与蔚蓄、车前子与茯苓等。黄柏与知母两者配伍最早出自李杲《兰室秘藏》滋肾丸,具有很好的清虚热作用,常用于阴虚内热型BPH;莪术与三棱均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二者合用更适合淤血阻滞型BPH,类似常用药对还有桃仁与红花、当归与桃仁等。老年BPH患者常由于病情迁延而出现气阴两虚、肾气不足的表现,故临床常用药对有熟地与山药、柴胡与升麻、黄芪与党参等;对于前列腺肥大而出现癃闭症状的BPH患者而言配以软坚散结的药对收效甚佳,因此海藻与昆布临床上也比较常用;至于淫羊藿与巴戟天等补肾壮阳药,则常用于伴有性功能障碍的中青年BPH患者。而且,现代药理学研究还证明,淫羊藿、巴戟天能增强造血功能,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

    BPH常由于外感湿热或湿热内生,蕴阻于膀胱,下焦气化不利,精室瘀滞,尿道梗塞,而出现尿频、尿急、尿不尽等症状。因此下焦有热,热伤津液常出现小便黄赤、尿道灼热或涩痛。故临床常用黄柏、知母、石韦、丹皮、泽泻等药物以清透邪热,使湿邪从下焦而去。近年来试验研究证明清热利湿中药在体内具有抗感染和防止细菌扩散,抗增生和抗渗出作用。《医林改错》中强调积聚之成无不与瘀血有关:“无论何处,皆有气血……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再加上久病人络,久病则瘀,可以认为肾虚血瘀是造成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的生理特点和病理基础。因此,常用莪术、三棱、丹皮、桃仁、红花、蔚蓄、瞿麦等药物活血化瘀,现代药理学研究也显示: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改善微循环,达到化瘀散结和抑制组织增生的作用。肾气充实,固摄有权,膀胱气化有力,开阖有度方能够维持正常的水液代谢,故中老年男性,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膀胱气化不利,常出现排尿困难、小便淋漓不出、夜尿增多等症状,因此,常用附子、肉桂、淫羊藿、巴戟天等药物温肾壮阳。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温肾助阳药物可以改善雌激素/雄激素比例失调,调节内分泌功能及老年男性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功能。综上所述,BPH的治疗应着重从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温肾助阳三方面着手。

    4.小结

    中医药多靶位,整体化的作用特点决定了其疗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疾病的局部,而且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又使其根据不同情况针对性的特异性治疗。临床上BPH出现单一证型并不多见,往往是多个证型相兼夹,因此在熟悉常用证型及药物的同时要辨证施治,并结合其他治疗如针灸、热敷等来最大可能的缓解病人的痛苦。综上所述,本次研究所得到的证型、药物及药对分析,具有合理的理论依据,对临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吕双喜 曾凡雄 沈建武 邵魁卿 李奇 李丁 高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