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微信文章 在线书籍 资料下载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2011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293037
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与普通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耿旭影 汪慧敏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观察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与普通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差别。方法:将2010年3月 ~ 9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组(观察组)69例和普通静脉留置针组(对照组)47例,比较观察两组在回血堵管、外渗、针刺伤、静脉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在留置期间血管外渗发生率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回血堵管、针刺伤和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方面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压无针连接式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减少回血堵管、静脉炎和护士被针刺伤的危险。

    【关键词】正压无针连接式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015(2011)02-0083-01

    静脉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减轻患者反复被穿刺的痛苦和减少护理工作量的优点,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但是普通静脉留置针存在容易出现堵管和发生静脉炎,并且操作复杂容易导致护士被针刺伤等缺点,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通过双重的正压保证和无针连接,避免了以上缺点,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科对两种留置针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9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16例患者,男性64例,女性52例,年龄28~74岁,随机分为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组(观察组)69例和普通静脉留置针组(对照组)47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所用药物,住院时间等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的留置针均为上海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

    2 操作方法

    两组均采用留置针常规的穿刺方法,选择相对粗直、弹性好的静脉血管,避开关节韧带和受伤、有感染区域的静脉血管。局部用朗索复合碘消毒液螺旋式消毒后3-5min干燥后即可穿刺,用透明敷料无张力覆盖固定。两种留置针操作的不同之处 ⑴留置针与输液器的连接方法。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在穿刺前先将留置针与螺口输液器连接进行排气,而普通静脉留置针要将针头插入肝素帽内进行排气[1]。⑵ 固定的方法。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与螺口输液器连接紧密,不要分别固定,而普通静脉留置针的针头和输液器需要分别固定。

    3 观察指标

    包括外渗、堵管、针刺伤、外周静脉炎等共4项。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两组患者在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外渗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回血堵管、针刺伤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有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减少回血堵管、静脉炎和护士被针刺伤的危险。两组患者4项观察指标具体情况,见表1。

    6 讨论

    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回血堵管的常见原因包括静脉内高渗营养液、局部血栓形成及封管方法不当和患者不适当的活动等因素有关[2,3]。每次输液结束正确地冲管和封管十分重要,普通留置针封管手法较为复杂,效果欠佳,而正压无针式留置针的正压接头在于输液器旋离时,在导管尖端会自动往外喷射一段液柱,防止回血,用其单手夹夹闭时,也不会夹到延长管,可以确保正压封管的效果。采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还可以减少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其正压接头端口采用旋口设计和无针连接,大大降低了护士操作的职业风险,尽可能地避免针刺伤[4]。

    参考文献

    [1] 黄玉荣,刘群,高文娟,等. 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0,25(6):46-4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92kb)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 pdf全文 需要 5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有实力支持百拇发展,欢迎 爱心捐助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编辑部联系。
    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