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 > 2005年第6期
编号:11107412
我们还有哪些抗生素可用?
http://www.100md.com 2005年6月1日 《健康必读》 2005年第6期
     病人严重感染,高烧不退,但是多种抗生素用上了却丝毫没有效果。那些曾被誉为“生命保护神”的药物,现在到底怎么了?很多曾在细菌面前英勇善战、骁勇无比的抗生素,今天还能不能承担起保护人类健康的重任?

    最近,记者走访了设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安徽省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中心负责人李家斌博士刚写完一份安徽省2004年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准备上报省卫生厅。利用李博士的一点空隙时间,记者采访了他,听他介绍了药物世界的一些隐忧和期望。

    细菌出现耐药性是必然的

    “细菌出现耐药性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一见面李家斌就对记者这么说。和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生存法则一样,“优胜劣汰”同样适用于细菌在自然界的生存和延续。在某种抗生素的强力打击下,绝大多数细菌很快死亡了,但是总有一些“抵抗力”强的细菌逃过去,生存下来。慢慢地,这些经过抵抗的细菌就有了抵御这种抗生素的能力,并形成基因突变,而且能把这种“抵抗基因”遗传到下一代,这就产生了细菌的“耐药性”。当然,如果抗生素没有被滥用,细菌很少接触抗生素,那么耐药性产生会晚一些。

    据李家斌介绍,目前国外的资料表明,一种新抗生素一般的寿命是10年,如果我们精心呵护,或许可以延长其寿命;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使用,就会增加细菌基因突变几率,从而加速“死亡”。

    面对细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的现实,2004年,安徽省建立了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并在全省设立了覆盖各级医疗机构的41个监测点,打响了艰难的细菌耐药“阻击战”。

    许多一线抗生素吃了白吃

    在记者看到的安徽省2004年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中,汇集了当年安徽省13家医院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所有菌株,以及对这些菌株进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这13家医院包括省、市、县三级医院,分布在皖南、皖中、皖北等不同地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