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310444
遗体捐献,路有多长?(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日 《健康必读》 2006年第11期
     [现状]

    据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遗体捐献办公室何伟民老师介绍,从1998年至今,在他们办公室登记愿意捐献遗体的人共有七八百人,但实际上真正被送到医学院的遗体只有30具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因为申请者死后遭遇了家人的反对最后不了了之。

    据长沙市司法局公证处工作人员介绍,进行遗体捐献一般有以下几个程序:捐献人与遗体接收单位取得联系;在该接收单位同意接收遗体后领取申请表,申请表上必须有当事人与直系亲属的签字;当事人应委托一名执行人(可为直系亲属,也可为单位或居委会有关负责人)负责捐赠人死后的各项捐献事宜;最后由当事人和委托执行人一起到公证处进行公证(如果当事人行动不方便的,可由公证处派人直接上门进行现场公证)。

    捐献窘境成医学发展“瓶颈”

    遗体作为医学教研上的“活教材”,是提高医术、延续生命的保障前提,而在中国,因为受到道德的束缚,更多的人选择将自己的遗体火化后安葬,真正将遗体捐献用于医学解剖的屈指可数。中国医科大学向记者透露的事实令人惊讶,因为遗体捐献的紧张,大多数医学院的本科生都没有接触过人体解剖,学生只能通过对人体模型的观察,完成医学学习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解剖学课程。

    近年来,虽然各地的遗体捐献条例陆续出台,但全国还没有关遗体捐献的统一法规,遗体捐献依然没有走出伦理、法律等因素的制约,遗体来源极其有限,已成为制约医疗单位、医学院校发展的一个“瓶颈”,特别是自从大学扩招后,医科大学目前拥有的遗体数量更是远远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一位眼科专家告诉记者,眼科医生在真正走上手术台前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