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 > 2009年第8期
编号:11819633
樊代明:从卫生员到院士的闪光之路(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1日 《健康必读》 2009年第8期
     青藏高原上的誓言

    1953年11月,樊代明出生在重庆市的一个小山村。童年的他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一家五口全靠父母在田地里辛勤耕作勉强度日。但童年的他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曾苦到拿妈妈坐月子时别人送来的20个鸡蛋换算盘学习。

    19岁那年,樊代明穿上军装来到西藏亚东,部队驻扎在海拔4800多米的坑道里,气候寒冷,一年有半年的时间见不到绿色蔬菜。初到部队樊代明被分配养猪,3个月后当上了炊事员,因发明4800米黄豆炒半熟生豆芽法被报纸刊登。随后,他当上了卫生员。他当卫生员期间,亲眼目睹了2个战友没有死在战场而死于高原疾病。

    一天早晨,一位腹部剧痛的战士被抬进卫生队,在场的军医束手无策。直到半夜,当远离驻地的部队医院派来医生时,这位18岁的年轻战士已永远闭上了眼睛。还有一次,一位患高山性心脏病心衰的战士住进卫生队,经过十几天的抢救,病情却越来越重。弥留之际,奄奄一息的战士吃力地说:“我不行了,但我好想吃新鲜菜啊!”卫生队长拉着樊代明的手跑出了病房。但是漫山遍野都是一尺多厚的大雪,到哪里去找新鲜菜呢?当他们终于在老百姓的牦牛棚下找到几株野菜时,那位战士却再也吃不到了……
, 百拇医药
    医生救不了病人,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痛心的呢?晚上卫生队没有电,樊代明提着煤油灯,为那位战士站了一夜的岗,第二天,战友们含着泪水把他安葬了。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离开那个地方时,樊代明来到了这个战士的墓前。举起手发誓,这辈子一定要当一名出色的好医生。绝不能让无辜的生命白白死去。

    1975年,樊代明有幸进入第三军医大学学习。他下定决心:一定努力学习医疗知识,不让悲剧重演。从此,他走上了一生都无怨无悔的从医之路。

    军大有严格的作息制度,晚10点吹熄灯号。于是他拿着手电筒在被窝里悄悄看书。樊代明有一绝——背英语字典。背完1页撕1页,完全给自己不留后路。超常的付出得到丰厚的回报。大学3年级时,樊代明参加了文革后全国第一批研究生考试。并取得本专业全国第一的成绩。随后,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学习,樊代明都以超常的速度和优异的成绩完成。用他的话说:“学习就像百米赛跑,不想跑第一就不要跑。”

    外国人能干的甲国人干得更好
, 百拇医药
    提起樊代明院士,人们最难忘的是他几十年在医学领域的拼搏,以及取得的大量教学医疗科研成果。他的每一项成果,都使我国在国际上树起一面旗帜。他的每一项成果。都体现出浓浓的爱国之情,都体现他矢志报国的情怀。

    他从事的是消化疾病的研究,正是长期以来我国在该领域的落后面貌,激发了他一个科技工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1985年,樊代明以优异的成绩被世界卫生组织选送到有着一流治癌专家和研究设施的日本国立癌症中心深造。正是一位外国学者说的“你们中国医生搞中草药还行,用高科技进行胃癌的诊断和治疗,你们还是小学生……”这番话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樊代明心里明白,在中国每年有几十万的病人被胃癌夺走生命。面对有着“首席杀手”之称的胃癌,他痛下决心:一定要攻克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可以干得更好!

    倔强的樊代明每天午夜方睡。黎明即起,废寝忘食地学习和工作。近在咫尺的银座也很少光顾,风光秀丽的富士山他也不曾领略。一次次实验,一次次筛选,他只用了半年时间,就研制成功了4株人源性胃癌单克隆抗体。这个课题当时在世界上只有日本的少数学者在摸索,其制备技术和培育过程相当困难。
, http://www.100md.com
    日本人吃惊了!日本《药业时报》在头版头条大篇幅报道了他的研究成果,这一消息也震惊了日本业界的同行,大家都为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学者的非凡魄力和工作精神所钦佩。许多国外著名研究机构以提供一流的实验环境和丰厚待遇为条件来聘请他并购买他所掌握的单克隆抗体技术。樊代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毅然如期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回到西安的第二天。他就全身心地投入了科研,每天十几个小时泡在实验室里。经过顽强奋战,樊代明和同事们从自己制备的28600多株细胞中筛选出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鼠源性杂交细胞株16株,发现4种新的肿瘤抗原,并且再次成功制成人源性单克隆抗体。由此创立了3种诊断胃癌的新方法。使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跃上一个新的层次。该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美、英、日等国的学者采用。

    能当院士凭的是实打实的科研成果

    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达40万,有30万人被其夺取生命。胃癌早期疗效好,但诊断难;晚期好诊断,但却无法救治。
, 百拇医药
    为尽快掌握世界一流水平的胃癌诊治技术,樊代明带着同事建起了实验室,反反复复实验,翻阅查找大量文献,平均每天工作时间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一年内,制作3万余张病理切片和2万多张ABC免疫酶标等特殊染色片,并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每一张片子。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应用单抗技术发现几种肿瘤抗原,但对胃癌的诊断价值不大。主要原因是胃癌细胞上比较特异的肿瘤抗原很少。寻找起来犹如大海捞针。

    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1989年初。樊代明院士率领他的科研团队开始向胃癌恶性表型相关分子群及预防策略开始冲击。在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香港RGC基金的资助下,他们与香港大学医学院王振宇教授联合,采用包括血清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克隆与基因修饰、组织病理、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等多种技术手段。从胃癌病因预防、化学预防、早期预警及耐药机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

    1991年,樊代明选择了拥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比利时鲁汶大学国际细胞分子病理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为掌握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的最新技术,他同时在4个实验室进行科研攻关。一年后,樊代明满载而归,带回的除书籍、资料外,还有一个用10多公斤干冰裹着的盒子,里面是一些重要的试剂及细胞系。
, 百拇医药
    1993年,樊代明指导研究生任军把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发明了胃癌血清免疫PCR诊断技术,经卫生部指定11家医院2000余例临床验证,诊断胃癌阳性率达70%以上。超过目前国内外40%的水平。该成果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化疗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化疗后残存的癌细胞产生的抗药性,使再次化疗不仅无效而且癌细胞还不断增殖。近20年来,美国等多国科学家研制了近10万种抗癌药,想通过换药来解决癌细胞的抗药性,均未成功。解决癌细胞的交叉耐药性。成为一道新的世界难题。

    樊代明向这一前沿性课题发起猛烈冲击。1994年,他的《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分子基础》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 http://www.100md.com(本刊编辑部)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