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 > 2010年第2期
编号:11868247
张运:多普勒超声王国的追梦人(3)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健康必读》 2010年第2期
     感言:

    “当一个好医生很幸福”

    张运是个和善的人。刚当选院士时,领导出于对院士的关心,向他了解周围有没有什么“不安全因素”,张运笑着回答说:“请你放心,我很安全。”他下班步行回家,一路之上和周围的熟人打着招呼。

    张运是国内为数不多仍处于一线的年轻院士,又做副校长、医学院院长,事务工作也不少,时间够用吗?他说:作为一个医生,临床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在时间安排上,他始终把临床工作放在第一位。他说,相对于其他行政领导,我是比较超脱的,有较充裕的时间搞科研、搞业务。

    张运觉得:“当一个好医生很幸福,因为可以和很多的人交朋友”。虽然有多个职务,但只要在济南,张运就努力尽一个医生的本分:坚持看病和查房。

    他认为,医生这个职业之所以“高”,是因为医生眼里没有政治界限、身份界限,只有“生命界限”。医生对所有的病人都应该一视同仁,救死扶伤是医生唯一的职责。如今有了荣誉,有了地位,自己更要“专心”

    他把医生分为两种:一种是“匠”,一种是“家”。对于医生来说,临床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不能对立起来。医生如果只会治病,就完全是继承前人的技术,即使业务水平再高也只能是个“匠”。但要成为“家”,就必须作出前人未有的创新和发展。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山东大学医学院把职称晋升分为两条道:首先申报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次年申报副教授、教授。临床水平高但科研水平差的人可以晋升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但只有临床、科研水平均高的人才可以晋升为副教授、教授。“我们目前尚无与国际接轨的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养体系,而是混淆了研究生培养与临床医生培养的界限,在几年的时间里培养出临床家和科学家,这是做不到的。如何建立双轨制的培养模式,是目前医学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医学院正在进行一些摸索,试图建立严格的临床医生职业化培养体系,毕业之后授予临床学位。

    当年,张运在国内的第一本关于多普勒超声技术学术专著,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出版社出版,但需要自己包销5000册,夫妻两人发广告、卖书籍,整整两年。这本被出版社拒之门外的书已成为我国多普勒超声技术领域的经典著作。因为没有实验室,他们只能在男厕所里做动物实验……这些令人费解的事情现在都成为“美谈”了。经过艰辛的张运回忆时感慨万端:“现在条件好多了,我们的实验室设备和美国不相上下,我们只能做出更好的成绩报效国家。”, 百拇医药(吴 雨)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