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 > 2010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1868917
国宴60年的演绎(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健康必读》2010年第2期
     法国美食家布里耶·沙瓦朗说:“餐桌上,看得到政治的精髓。”国宴,即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国家庆典,或为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来访而举行的最高规格的正式宴会。

    国宴的餐桌上,不只陈列着美食,更展示了一国国力、文化和领导人的个性风采。因此,国宴成为最生动又最让人紧张的外交舞台。西方国家首脑甚至为了某些重大历史时刻的出场,精心安排、反复演练,以确保届时面对媒体,能回避错误或有失默契的表现。

    中南海、北京饭店、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的国宴宴会厅,由于在每个中外关系的重大转折时刻都躬逢其盛,遂成为新中国60年外交史的见证。

    1950年代:国宴见证中苏关系演变

    无论苏联还是之后的俄罗斯,中苏(俄)关系一直是中国外交领域的重点之一,新中国成立至今,最富戏剧性的国宴也大多发生在中苏之间。

    1957年4月17日,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在此等候他的贵宾——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的来访。在1959年钓鱼台国宾馆和人民大会堂建成前,国宴一般在北京饭店“解决”,而毛泽东在中南海内的设宴一般只用来款待他认定的贵客。当晚,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彭真等中共最高领导人几乎全部出席了宴会。

    外交部解密档案提供了当晚的菜单:冷盘,清汤白燕、红烧鱼翅、冬菇围扁豆、炸鸡腿、松鼠鳜鱼、莲茸香酥鸭、冬瓜帽,另有点心、时令水果。当晚的标准是“六(热)菜一汤”,不只突破周恩来定下的“四菜一汤”标准,而且同时以燕翅待客在60年间都是较高规格。

    以事必躬亲出名的周恩来,对请柬格式、菜单设计等事务都会亲自过问,礼宾标准也都由他最后核定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