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 > 2010年第7期
编号:11935121
“人造生命”离我们有多远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健康必读》 2010年第7期
     美国科学家克莱格·文特尔2010年5月20日宣布成功制造出人造细胞“辛西娅”之后,引起全世界的震动。这个由美国生物学家文特尔领导的研究团队,重塑“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这种微生物的DNA,并将新DNA片段“黏”在一起,植入另一种山羊支原体中。新生命1个月前诞生,昵称“Synthia”(合成体),这种微生物由蓝色细胞组成,能够生长、繁殖,细胞分裂了逾10亿次,产生一代又一代的人造生命。植入的DNA片段包含约850个基因,而人类DNA图谱上共有约2万个基因。

    研究员构建的染色体中的基因,由108万对“字母”组成,研究员并在合成基因留下“水印”,包括46名科学家和研究员的名字、研究所的网址,以及爱尔兰作家James Joyce的名句“生存、犯错、倒下、战胜,用生命创造生命”。《科学》杂志收录了这一研究。这一“人造生命”自诞生以来,引起科学界和公众的震惊、质疑、兴奋和焦虑。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对人类现有观念的巨大挑战,也是一次生命科学技术领域的跨越。

    我们该怎么看待这一全新的事物?记者采访了来自基因组学、干细胞研究领域和医学伦理学领域的专家,对由此引发的科学疑点和看点,进行了解读。

    看点一:是否属于“人造生命”

    “人造生命”诞生后,在医学网络上,就其是否属于真正的“人造”,科研人员持不同的意见。

    一位网友在某著名生命科学论坛上指出,如果只有基因组是人工合成的,其他部分是从自然界借来的,不能称为人造生命。如果完全由无机物质(原子)开始建构,最后成为有生命的生物体,才能真正称为人造生命。

    支持这位网友观点的学者指出,在人造生命中,各种细胞器(例如核糖体、高尔基体等)、细胞膜(如核膜)等,以及细胞整个复杂的膜—质—核系统,是否都能人造出来?即使造出了上述各种细胞器、细胞膜与膜—质—核系统,还有复杂的整个细胞系统组装工程问题,而文特尔只解决了细胞核内“建构染色体的基因”的一部分问题,有点像借了别人的房子重新装修,但要说“整个房子都是新建的”就有点勉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