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 > 2011年第4期
编号:12096787
解读核污染:“看不见的魔鬼”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健康必读》 2011年第4期
     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电站受损事故正引起全世界的密切关注,尽管科学家们说,即便此次地震中受损的日本核电站彻底熔解,也不太可能导致切尔诺贝利(Chernobyl)核电站灾难那种程度的环境后果,但仍让不少人难以放心。

    作为现代史上最为重大的核电站事故,1986年发生在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造成的破坏之大、对人们健康危害之深,导致人们在相当时间内谈“核”色变,核污染成为“看不见的魔鬼”。从这起重大灾难中,人们可以清晰而具体地了解到核电站损坏后会有哪些污染的途径及风险。

    “切尔诺贝利大灾难”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30分,在苏联白俄罗斯—乌克兰大森林地带东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机组发生的一次反应堆堆芯毁坏、部分厂房倒塌的灾难性事故。当场造成31人死亡,大量强辐射物质泄漏。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庄稼被全部掩埋,周围7000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在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

    这起震惊世界的事故被定性为七级核污染,堪称“史无前例”,其污染程度是当年日本广岛核弹爆炸污染程度的400倍。

    外漏放射性污染不仅影响苏联大片地区,还波及瑞典、芬兰、波兰等国,因此成为引起世界震动的一次核电站事故。

    直到2006年,还有150多万俄罗斯人住在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污染的土地上,其中有人还在吃受放射性污染的食物。

    相比来说,此次日本的核泄漏并不严重,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危害程度“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