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 > 2013年第6期
编号:13162537
“尊严死”:新锐的理念人性的甘泉(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日 《健康必读》 2013年第6期
     最后老人一直在镇静状态中度过,偶尔会醒来。醒来的时候,她总会费力地向每一个查房的医生、护士微笑,有力气的时候,还努力摆摆手、点点头——所有这一切,都保持了她那独有的优雅。直到最后,她再也没有醒来。

    医学博士的选择更显惊世骇俗

    不久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毒理专家、医学博士陈作兵,拿到了父亲的会诊报告。会诊的一致意见是,化疗不敏感,放疗不敏感,手术无法治愈。陈作兵的父亲陈有强时年78岁,一张腹膜恶性间皮瘤晚期,已全身转移无法治愈的诊断书,让陈作兵陷入痛苦。在当时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以往都是我给别人挑选方案,现在轮到给自己的父亲决定治疗方案,我束手无策。陈作兵和哥哥、姐姐召开了家庭会议,最终决定将实情告诉父亲,父亲的反应出奇的平静。

    浙江省绍兴诸暨市马剑镇上和村,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提起村里陈家的小儿子陈作兵,村民们都会交口称赞,因为他是村里甚至是全镇上几十年来唯一的读到博士的高材生,并且还是省城最好的大医院里的“大医生”,每次他回老家,家里的门槛都会被上门咨询大病小情的乡亲们磨平,而且他在医院的办公室也会每周都接待很多特地赶来找他看病的老乡们。陈作兵说自己可以说是全镇人公认的医学专家,甚至是他们的义务咨询师保健医。所以,当陈作兵把生病的父亲接往省城之后,乡亲们都私下议论说陈医生肯定会竭尽所能给他老父亲治好病,然而几天之后,让人们万分惊讶的一幕出现了,陈有强并没有在省城治病,而是被儿子送回了村——陈作兵尊重父亲的意愿没有选择放疗化疗,而是让父亲安享最后的人生。
, 百拇医药
    父亲走后,陈作兵将这段经历写成工作手记发表在网上,他认为虽然放化疗可能延长一点绝症患者的时日,但治疗的副作用会使患者缠绵病榻降低生命质量。父亲虽然放弃了治疗,但他在临终前一年做了所有自己想做的事,了无遗憾地平静离去,他敬佩父亲的选择,然而令陈作兵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手记被一再转载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陈作兵的手机快被打爆了,其中不乏谩骂、质疑,但他坚持如果还有一次机会,他还会这么做。因为父亲在最后的日子,完成了在医院做不了的很多事——和亲友告别,回到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和做豆腐的、种地的乡亲聊天。他度过了最后一个春节,吃了最后一次团圆饭,7菜1汤。他给孩子们包的红包从50元变成了200元,还拍了一张又一张笑得像老菊花的全家福。他还种了梅干菜和南瓜。他说:“我怕是等不到收获的时候了,但是拉拉(他的孙女)还可以吃到。”

    这个有公费医疗却放弃治疗、最终也没吃到梅干菜和南瓜的老人平静地走了。但“不孝子孙”却是父亲去世后,陈作兵不时听到的对自己的评语,放弃治疗本是无奈之举,而陈作兵医学博士的背景则让他的选择更显惊世骇俗。他承受了巨大压力、几乎被质疑的潮水淹没。不久,陈作兵收到一本外地寄来的书,看完书后他忽觉豁然开朗。这本书是罗点点著的《我的死亡谁做主》。2012年的一天,陈作兵作为嘉宾参与了一个辩论类的电视节目,当他阐述个人观点时,遭到了录制现场另一名嘉宾的激烈反对!这样的争论发生在全国的好几家电视台、报纸上。
, 百拇医药
    推广全新的理念困难重重

    当疾病无法治愈、死亡不可避免,我们全力抗争还是听从天命?生命的最后一刻谁来安排?医生、亲人,还是自己?现存文化中对死亡二字的忌讳,使得很少有人在身体健康头脑清醒的时候就对自己的临终事宜进行交代,对自己有可能身患不可逆转的绝症时的治疗方案提出建议,这也就是意味着我们把生命中最重要时刻的选择难题全部推给了家属和医院。罗点点意识到选择自己的临终方式是不可由他人代劳的基本生命尊严。她认为:对于自己的临终到底什么是尊严,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别人说出这件事情。如果你正确地表达了,如果你被你的朋友、你的亲人,你的医生理解了,他们帮助你实现了你所表达的愿望这就叫做尊严。而不是说放弃抢救就是尊严,如果我不放弃求救,我愿意和命运战斗到最后一刻,那你也是实现了你的尊严,我们为什么叫做“选择与尊严”呢?每一个人的选择就是每一个人的尊严。基于这个想法,罗点点和同道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尊严死”,但让公众了解这个全然陌生的词汇则困难重重。

    罗点点和她的团队会费劲地解释什么是“尊严死”,碰到了很多的不理解,总会说你们这是“安乐死”吧。“安乐死”是指人为地无痛苦地提前结束无质量的生命,而“尊严死”则倡导既不提前也不延后,自然的舒适的死亡。另外“尊严死”的核心理念是“自主选择”,即不论是放弃治疗,还是全力救治,只要是临终者自己的决定便符合“尊严死”。随着网站的推广和罗点点的新书《我的死亡谁做主》的出版,“尊严死”这一概念不断发酵,逐渐为人所知并引发热议。
, http://www.100md.com
    罗点点把新书《我的死亡谁做主》发布会放在北京非常时髦的世贸天阶时尚廊举行。发布会是崔永元主持的,他笑称“这本书很难成为畅销书,还不如一个80后小孩写的书好卖”,但没办法,“这是一种责任”。他还念了史铁生的话:“死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春节时,罗点点把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所有的亲友。大家都说“真有你的,大过年的,说什么死不死的”。可看过书的朋友,又打电话对她说:这是一份文明的礼物。

    她去医院大厅种“七彩树”,希望传播“生前预嘱”。医院的负责人婉拒了:“我们这儿是救死扶伤的地儿,谁接受得了你们说死呀!”她告诉别人自己在忙什么,有家境差一些的人直接反驳:“你说的问题太高端了,我们面临的不是放弃,而是没有。”也有医生说,你们的理念挺好的,可在中国很难推下去。

    很多时候,不是医生,而是中国人“孝道的传统观念”这把最有力的手,把各种管子插入了病人的身体。有的医生一边看着胸透片子,一边对病人家属说:癌症晚期了,治疗的意义不大,但你们还是表表孝心,住院化疗吧!还有的临终病人本人都不愿做最后抢救,但他的子女担心面对亲戚朋友甚至邻居,说因为自己不让医生治,把老父亲给“弄死了”,硬把老人塞进了ICU的一堆机器中,眼巴巴地隔着玻璃流眼泪。有大夫说:我想起我第一次抢救病人时忍不住湿润的红红的眼圈;想起我见过的最孝顺的儿子签署放弃有创抢救他爹后,在地上磕的响头……, http://www.100md.com(吴雨)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