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医学导刊》》 > 2008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1730748
消化道隐匿出血诊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1日 赵国柱
第1页

    参见附件(983KB,1页)。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08)-10-0038-01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 诊疗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数通过常规检查即可明确出血部位及性质,但部分病例通过常规检查较难明确出血部位或者较易遗漏,属于消化道隐匿出血,易造成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困难。作者收集近年临床工作中收治的21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多数通过急诊胃肠镜等检查明确诊断,其中26例经常规检查未能明确出血部位。本文就26例病人误诊情况结合有关文献总结并探讨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6例病例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28~70岁,平均数48岁,均以消化道出血而首诊。病程7天~6个月,出血量60~2000ml。其中胃Dieulafoy病例3例,胃窦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十二指肠降部憩室3例,十二指肠降部肿瘤2例,小肠平滑肌瘤4例,回盲部肿瘤2例,结肠血管畸形8例。

    2、结果与讨论

    2.1 胃Dieulafoy病 此病一般认为是胃动脉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当此动脉到达黏膜下时管径不减小,而浮于黏膜表面,非类固醇样消炎药、饮酒、吸烟等多种侵袭因素可促使胃黏膜糜烂和动脉破裂。病变多位于胃贲门前后壁,由于胃腔内充满血液,发病时胃镜检查往往不易明确,X线无特异性表现,故确诊取决于检查者对本病的认识和经验。本组3例患者,皆在出血间期复查胃镜而发现病灶,手术后病理确诊。值得注意的是,此类病人活检时易发生大出血,故临床怀疑此病时,胃镜下活检应慎重。

    2.2 胃内子宫内膜异位症 本病为女性发病,消化道出血有周期性、自限性,且出血量较小,常伴有胃痉挛表现。本组2例,病史1年余,多次在出血间期胃镜检查,但无异常发现,来院就诊时,恰逢月经来潮,胃镜下见窦后壁0.4cm黏膜糜烂出血,活检后病理证实。说明胃镜检查的时机选择对此病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3 十二指肠降部憩室 此病出血多与食物滞留而致黏膜充血水肿溃破有关,往往伴有十二指肠球部的炎症。本组5例反复胃镜检查,但由于满足于球部非致出血病灶的发现而漏诊。本组2例胃肠钡餐确诊,3例因病情反复,复检胃镜进确诊。作者体会,在胃镜所见不能解释临床现象时,要积极联合其它辅助检查方法或定期复诊,以免漏误诊断。

    2.4 原发性小肠肿瘤 消化道出血往往是小肠肿瘤的首发症状之一,由于小肠处于胃肠道深部,迂曲重叠,活动度大,出血源隐匿,早期诊断不容易。本组2例十二指肠降部以下腺癌在X线提示下复查胃镜而确认:说明在现有条件下,常规窥视十二指肠降部十分必要,有学者统计小肠镜检查的结果,竟有50%的病变处于普通内镜可达到的部位,故临床应重视普通内镜的复查和仔细操作。6例小肠肿瘤4例通过血管造影发现病灶,2例有造影剂处溢肠腔,3例见肿瘤血管染色。动脉造影对小肠病变诊断的阳性率可达70%,并能同时辅以治疗。由于小肠内镜检查技术性较高,难以在基层医院展开,故血管造影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应用价值。作者体会,动脉造影不仅能明确病因诊断,且对肿瘤部位等病变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5 肠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出血,部位隐匿,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出血,量时多时少,病程较长,出血可自行停止,常伴缺血性贫血。本组病例病程多3个月以上,因久诊病因不明而入院,75%(6/8)年龄大于50岁。血管畸形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和后天性激发因素有关。有学者将血管畸形分三型:I型(孤立型)好发于右半结肠,多见于老年人,病变局限、单发,为后天性。Ⅱ型(弥漫型)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小肠,为先天性。Ⅲ型(点状血管瘤)包括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可累及整个肠道。本组病例基本上呈如上的分布特点。由于普通x线消化道阳性率50%,且与造影技术,钡剂质量及x线设备的分辨率有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83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