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07
编号:13777475
浅谈气虚血亏病人的中医调治要领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健康必读·下半月》 20107
     【中图分类号】R2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7-0194-01

    气虚的临床症状多为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气低微,动则气短,自汗,纳呆,小便清长或频数,大便溏薄,或脱肛,子宫下垂,舌质淡红胖嫩,或有齿形,舌淡白,苔薄,脉虚无力。偏血虚者,多见面色萎黄,口唇爪甲色淡无华,头晕目眩,或手足发麻,健忘失眠,妇女月经不调,舌质淡体小,苔薄或小苔,脉细无力。

    调制气虚血亏病人,要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体质,时间的不同,用不同的调制方法,所以我认为在治疗气虚血亏病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辨清标本缓解。气虚血亏病人来诊时往往不是单纯的虚证,治疗时必须辨清标本缓急,对外邪者,应先治标,治标后再治本,调补气血。而气虚血亏明显者,标本兼顾,2,调脾养胃。脾胃为气血生活之源,治愈此病人必须重视脾胃功能,饮食有节制,一般的来讲,小儿患气虚血亏,面黄肌瘦,完谷不化,调理脾胃尤其重要。因小儿至阴至阳之体,无七情六欲等因素影响,即使先天不足,经后天调整修养,也是随波随影。倒了40岁以后,机能渐渐减退,还有头晕耳鸣,应用肾填精之品

    3.辨证得当,合理用药,辨证偏于气虚者,应多考虑治肺治脾,若严重亏虚引起的虚脱,可用参附汤等一会养脱臼。一般而言,除五脏六腑的不同情况,按照辩证,予以不同药方,此外在应用补药史上需注意调理各脏腑的功能,使补药发挥更好的作用

    4.循序渐进,不可猛头补药,气虚血亏的病人,虽然属于虚,但不能过于迷信补药。要克服“见药不见人”的崇拜心理的观念,去违背中医学的调理养生观,在日常生活中,更应该注意身体的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使身体虚弱慢慢恢复?

    5.凡是气虚血亏的病人,服用补药后,出现虚火上炎的症状,所以凡是调理此类患者,还应“滋水制火”,应该因人而异,用补药时,不可一味的温补,可用麦门冬汤或消参麦冬汤。

    6.饮食调补、注意营养搭配,气虚血亏是一种慢性损耗性疾病,通过较长时间的服药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气血虚亏病人除药物治疗外,饮食调补也是重要的环节。一般食物如新鲜蔬菜和鱼肉蛋类,皆含有丰富的营养,可荤素搭配,调味适当以佐餐。如淡菜、海参,有补肾益精养血之功,红枣、桂圆肉可与黑木耳或白木耳同煮,有补血补肺的功效。胡桃肉与黑芝麻炒研,加糖或食盐少许拌食有补肾之功效。此外有的食物可与补药同煮,如当归蒸鸡、冬虫夏草蒸鸭均有较好的滋补作用。气虚血亏的体质,往往容易感受外邪,如有补邪发热时,饮食宜清凉,不宜厚味滋腻之品,待外斜解后,食欲恢复,再进补益之品

    作者单位:441200 湖北省枣阳市妇幼保健院, http://www.100md.com(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