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07
编号:13777480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微淋巴管密度的检测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刘世杰 刁路明 祝娇
第1页

    参见附件。

     【中图分类号】R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7-0198-01

    【摘要】 对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0月存档的68例乳腺IDC组织采用鼠抗人D2-40单克隆标记,免疫组化S-P二步法在光镜下观察LMVD。结果:68例乳腺IDC患者LMVD明显高于乳腺纤维瘤组织LMVD,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LMVD也不断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IDC中存在微淋巴管的生成,在与其发展关系密切,并在肿瘤的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乳腺IDC;微淋巴管;LMVD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ual carcinoma, IDC)是乳腺癌分类中最大的一组异型肿瘤,占乳腺癌发病率的80%左右。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乳腺癌的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原因是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研究发现微淋巴管在乳腺IDC的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免疫组化法单克隆抗体D2-40标记检测的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 LMVD),以此探讨LMVD在乳腺IDC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病理科保存的2007年1月~2009年10月存档的68例女性乳腺癌手术切除组织石蜡标本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按照WHO乳腺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类(2003)标准确诊均为乳腺IDC。患者年龄为31~76岁,平均年龄53±5.7岁。术前均经B超、CT、肿瘤标记物等检查排除第二种肿瘤,术前均未行任何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按照美国癌症研究联合会(AJCC)第六版《癌症分期手册》进行TNM分期:I期22例,Ⅱ期19例,Ⅲ期27例;根据WHO“绝经”定义判断绝经25例,未绝经43例。另取12例乳腺纤维腺瘤(良性病变)组织作对照。

    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