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010
编号:13774964
循证护理在体检批量采血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010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10-0099-01

    循证护理是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同时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的结合,制订科学的护理措施[1]。我们健康服务中心每年给电力系统处级干部和职工体检,每年大约在20000左右,存在人数多,时间短的特点,由此产生的秩序混乱及项目错漏导致体检者的不满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求护理操作迅速、高效,经过引入循证护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采血质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7年4月-12月我院保健中心进行体检的体检者,共6000例,男3800例,女2200例,年龄22-80岁,采血穿刺成功率为97%。

    1.2 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寻找批量采血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确切的结构化的提问。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使每一位体检者能够在安静有序的环境中完成采血,避免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反应。我们寻找到批量采血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采血前准备,采血时的心理干预,采血部位的选择,穿刺方法,拔针后的按压方法指导及防止溶血及凝血等方法。

    (2)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文献查询,确认相关的研究证据:

    1.2.1 采血前的准备

    (1)环境准备:针对人员流动量大,高峰时段集中,容易发生排长队和拥挤的特点,指出合理使用告知牌,不但可节省体检者的时间,及时疏散人员,而且缓解抽血护理压力。

    (2)人员准备:安排2名护士负责布置试管和采血工作编号,以便于送检时核对。

    1.2.2 采血时心理干预:在扎止血带穿刺前的时候谈感兴趣的事,分散其对采血的注意力,使不适感逐渐消失;有学者认为,体检工作中恰当运用非语言交流,如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可以给体检者带来良好的心境,使其以最佳心态积极配合检查。
, http://www.100md.com
    1.2.3 采血部位选择:因受检者大多为近期未接受过静脉穿刺的健康人,所以采血时应尽量选择比较粗、长且直的肘部正中静脉,可避免因血量不够或重新穿刺而影响标本质量。

    1.2.4 穿刺方法:对血管粗、直,表浅者,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停针可使针头牢固,不易脱出;而对于虚弱,血管条件欠佳患者应见回血后即停针,以避免刺穿血管壁,导致穿刺失败。

    1.2.5 拔针后按压方法指导:为了避免采血穿刺部位淤血。即以皮肤针眼为起点,中指和无名指并拢,按压皮肤穿刺点和皮肤穿刺点稍上方,达到进针点血管、进针点同时受压的目的。因血小板凝集时间一般为2-5分钟,故建议患者按压5分钟以上,必要时适当延长至10分钟,以保证达到良好的止血作用,同时指导体检者在采血后1小时内减少采血肢体的活动,避免用力握、提、推、拉等剧烈活动。

    1.2.6 防止标本的凝固和溶血:采血时,止血带捆扎时间不宜过长,见试管内有回血时即可放松止血带。连接真空管后,将试管向右倾斜45度,避免血液直接射向管底,减轻血液机械震荡,同时避免用力反复拍打和长时间扎止血带,保证真空管抗凝剂充分混合,采血后可采用轻微颠倒试管6-7次后放入试管架,另派专人对标本进行核对,确定无误后送检。
, http://www.100md.com
    以上方法,根据临床观察及体检者的意见,长期推广应用,并进行效果评价反馈和改进,形成动态循环。

    2 体会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理念,只有遵循和应用科学证据,才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实施循证护理时,制订的护理措施可与体检者的愿望相结合。体检者对护士提供护理措施提出改进的意见,对护士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和服务水平,体检满意度有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雁,杨英华.关于“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7, http://www.100md.com(谢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