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12
编号:13772601
退变小关节形态变化与退行性腰椎滑脱发生原因(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李仲华 张华山 郭锐
第1页

    参见附件。

     3.2 关节突间距、小节面冠状角变化与DS:关节突间距反应小关节退变损害关节突缩短及椎间高度的降低程度,而小关节面冠状角反应关节突关节面的矢状偏向程度,本组结果显示DS与对照组关节突间距与关节面冠状角有显著差异性,DS组关节突短缩更及椎间高度降低更明显,关节面更接近于矢状,这与Tassanawipas等[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3.3 小关节退变损害的分级及发展的矢向性:本组病例根据退变小关节的形态异常程度分Ⅳ级,Ⅰ~Ⅱ级基本未见椎体滑脱,Ⅲ~Ⅳ级椎体滑脱率较高,尤其Ⅳ——小关节伴脱位者主要见于椎体滑脱。在分级中发现,退变小关节的损害是一矢向性逐渐加重过程,即小关节突短缩、关节结构前移、关节面更接近矢状、小关节前脱位以及80~90%的DS为前脱位等都是这一过程的改变形式。

    3.4 退变小关节损害呈矢向逐渐加重与DS发生的原因探讨:人体站立位时由于腰骶曲及腰骶部椎间隙较倾钭的解剖特点,下腰段脊椎应力轴线有一向前的倾力,同时剪切力负荷相对亦较大,当椎间盘及椎小关节退变发生后,相应椎体及椎小关节结构失稳、矢向活动度增大,使下腰部脊椎前倾力和剪切力负荷加大,促使退变小关节矢向损害加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