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15
编号:13769713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15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136-01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多不典型,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给护理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就25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疼痛及心源性休克的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152例,女9例,年龄60~69岁14例,70~79岁8例,80岁2例,平均年龄69.7岁。其中广泛前壁梗死9例,前间壁梗死7例,下壁梗塞4例,广泛前壁加高侧壁梗死3例。心内膜下1例。合并心律失常21例。入院时因精神因素发病6例,无痛性梗死5例,合并心源性休克3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病死率12.5%,自动出院1例,其余临床治愈。

    2 护理情况

    入院后立即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绝对卧床休息,迅速有效地止痛,持续吸氧。建立1条2条静脉通道,定时心电图、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监测。准确记录出入量,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严格交接班制度,严密地进行病情观察,随时处理和记录各种异常情况,并及时作好心理护理,病情很快好转。2例心源性休克及3例疼痛剧烈烦躁不安患者,由于观察护理细致,处理及时,均转危为安。

    3 讨论

    (1)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活动在疾病转归上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是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主要内容。要求我们探索患者的内心世界,掌握不同性格患者的心理活动,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一般在患病早期,绝大多数患者由于疼痛而致精神紧张、恐惧、有濒死感。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增加,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心肌梗死面扩大,心绞痛发作,诱发心律失常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恶化,并发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针对这种情况,对患者要安慰、体贴、解释,说明随着医学的发展治疗心肌梗死有了进步,有了心电监护设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注意对疼痛的观察,防止病情突变:无痛或疼痛性质不典型是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护理人员要耐心询问,严密观察,不因无痛而丧失警惕,不因疼痛突发或加剧而过分紧张。典型的疼痛较易察觉,如果有表情痛苦,无其他原因的出冷汗、胸闷、牙痛、咽喉不适、胸背、肩部甚至腹部隐痛都应引起注意。疼痛可诱发心律失常、心衰或休克,故应迅速有效地止痛,及时注射杜冷丁,对静脉硝酸甘油的患者,更要严密观察,根据心率、血压和病情随时调整滴速,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3)加强对血压的监测,积极抢救心源性休克:注意休克的前兆表现,如发现四肢厥冷、脉搏细弱、尿量减少表情淡漠等表现,在排除镇静、止痛及血管扩张剂等药物等作用或严重心律失常所致低血压以外,应使用升压药物。监护中我们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血压大多较前偏低,一般下降3~4kpa,处理上有所区别。只要患者皮肤温暖,尿量正常,精神好,无不适叙述,血压维持在128kpa左右,在不同升压药物的情况下血压并不继续下降,不必强行将血压升高。综上所述,抢救心肌梗死的患者,正确合理的治疗、耐心细致的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能使患者转危为安。

    作者单位: 834500 新疆托里县人民医院, 百拇医药(张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