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15
编号:13769240
中医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15
帕金森综合症,益肾补脑,调和阴阳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305-01

    【摘要】通过中医理论辨证论治,以“肝虚生风,肾精亏虚”为根本,以“益肾补脑”为宗旨,对帕金森氏症辨证施治,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中药补肝虚,镇肝熄风;补肾虚,填精补气;补精血,还精补脑,最终达到平衡阴阳之目的。在控制震颤的功效方面,具有疗效相对可靠、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等特点,可作为配合现代医学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辅助有效治疗。

    【关键词】帕金森综合症 中医治疗 益肾补脑 调和阴阳

    帕金森综合症在中医称之为“颤证”,是脑病科的常见症,多发于老年人,是因脑髓失充,筋脉、肢体失控而发生的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又称“颤振”,“振掉”。

    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肝壬身之筋膜”,为风木之脏,肝风内动,筋脉不能任持自主,随风而动,牵动肢体及头颈颤抖摇动。其中又有肝阳化风颤证病在筋脉,与肝、肾,脾等脏关系密切。上述各种原因,导致气血阴精亏虚,不能濡养筋脉;或痰浊,瘀血壅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或热甚动风,扰动筋脉,而致肢体拘急颤动。,血虚生风,阴虚风动,瘀血生风、痰热动风等不同病机。

    肝肾乙癸同源,若水不涵木,肝肾交亏,肾虚髓减,脑髓不充,下虚则高摇。若脾胃受损,痰湿内生,土不栽木,亦可致风木内动。

    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为气血阴阳亏虚,其中以阴津精血亏虚为主;标为风、火,痰,瘀为患。标本之间密切联系,风、火、痰,瘀可因虚而生,诸邪又进一步耗伤阴津气血。风、火、痰、瘀之间也相互联系,甚至也可以互相转化,如阴虚、气虚可转为阳虚,气滞,痰湿也可化热等。颤证日久可导致气血不足,络脉瘀阻,出现肢体僵硬,动作迟滞乏力现象。

    参照1992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医诊断标准如下:

    1)主症:头或肢体颤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8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