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15
编号:13769146
内毒素血症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15
     (5)中药抗内毒素机理:许多实验表明,中药和方剂具有不同程度的抗ET作用,由于ET在体内具有广泛的毒性作用,显然这些方药是通过多种机制而产生抗ET效果的。发热、血细胞改变、休克、DIC、致死性以及引起鲎血变形细胞溶解物凝胶化等都是内毒素的毒性表现,中药在这方面所表现的抗内毒素效果在很多情况下似在于药物对内毒素所引发的机体损伤性反映的抑制、对抗和调控。内毒素在体内主要通过单核巨噬细胞、变形核白细胞的吞饮和解毒,以及血浆的解毒机制等而清除。内毒素攻击靶系统、靶细胞所诱生的某些毒性产物,如致DIC之前凝血物质,凝血性纤溶产物等也需经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廓清,因此,增强吞噬活性从而加速内毒素及其诱生毒性产物的清除和解毒是获得抗内毒素效果的另一重要途径。

    抗内毒素中药有以下几种:六神丸;热毒清:该药是由金银花、蒲公英、大青叶、鱼腥草组成。有文献报道其抗急性感染性疾病效果良好,该药有抗内毒素作用,保护动物溶酶体和线粒体。对线粒体H+-ATP合成酶活性有保护作用;蟾山合液:该药是由蟾酥和山莨菪碱组成,能抑制DIC、减少纤维连结素消耗和改善血液流变性及红细胞膜功能。

    (4) 血必净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是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奠基人王今达教授以古方血府逐瘀汤为基础精炼出的静脉制剂。由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等活血化瘀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功效。创造性地提出治疗重症感染性疾病的 “菌(细菌)、毒(内毒素)、炎(炎症介质)并治”理论使国际上公认的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死亡率由100%下降到40%-60%,被列为非典治疗的首选药物填补了目前国际上尚无对症治疗血毒症和多脏衰药物的空白。[3,4,5]五 结论:传统中药与现代工艺完美结合可以攻克诸多疑难杂症等世界性难题。在笔者定稿之时,超级细菌从天而降,抗生素对其无能为力,而我们的广药集团已经开始立项并首期投入五千万元研发抗击超级细菌的中药,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一世界难题必将被我传统中药攻克。

    参考文献

    [1] 王东宁.张惟杰.吴祥甫.抗内毒素治疗的新策略.生物工程学报.2001.17(3)

    [2] 司文秀.杨继章.杨树民 抗生素诱导内毒素的产生及抗内毒素药物的研究进展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08)

    [3] 孟惠茹.杨银藏 赵丽 李雪梅 抗内毒素血症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2009.29(3)

    [4] 石莹.王晓勇.血必净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4)

    [5] 高青芳.马小美.刘虹.血必净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引起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0 10(7)

    [6] 周国富.向小燕.吕志敏等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严重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2010.39(12)

    作者单位: 236015 阜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百拇医药(张淮光)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