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16
编号:13767483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研究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16
     【中图分类号】R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020-02

    【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研究价值。方法32 例共35个病灶,其中6例共7个病灶有MRI资料,17例共 18个病灶有CT资料,6例共7个病灶经随访观察2-3年,3例共3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特点。结果32 例共35个病灶,皮质缺损2个为肱骨近侧干骺部,5个为股骨近侧干骺部,6个为胫骨骨干,9个为胫骨近侧干骺部,13个为股骨远侧干骺部。X线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灶,切线位呈呈浅碟状凹陷或缺损,病灶边缘硬化,界限清晰。周围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CT缺损12个可位于骨皮质表层,6个位于骨皮质内;7个病灶经随访观察,其中3个病灶无改变,2个病灶略微缩小,2个病灶发展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结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虽然根据平片就能做出诊断,但CT、MRI更有利于病变的显示与诊断,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影像表现;临床研究
, 百拇医药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ibrous cortical defect,FCD)系局部骨膜化骨障碍[1],属于干骺端纤维性缺损,本病主要由坚韧的纤维组织所构成,由纤维组织增生或骨膜下纤维组织侵入皮质所致,大多可不经治疗而自愈。综合应用各类影像学检查,对正确诊断该病,减少误诊,功不可没。因此,需要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笔者搜集32例FCD病人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及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10-39岁,平均19.8±7.4岁。病程2w-5年。临床症状不明显或表现为轻度间歇性钝痛,部分病例夜间或劳累后疼痛加重;32 例共35个病灶,6例共7个病灶有MRI资料,17例共 18个病灶有CT资料,6例共7个病灶经随访观察2-3年,3例共3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

    1.2 方法:X线检查采用常规摄正侧位片,部分加摄斜位、切线位,仪器使用西门子AristosVX型X线摄片机;CT检查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层CT扫描;MRI检查采用PickerOutlook0.23T扫描机。
, 百拇医药
    2 结果

    32 例共35个病灶,单发21例,多发11例;皮质缺损2个为肱骨近侧干骺部,5个为股骨近侧干骺部,6个为胫骨骨干,9个为胫骨近侧干骺部,13个为股骨远侧干骺部。X线表现: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灶,多呈圆形、椭圆形透光区,切线位呈呈浅碟状凹陷或缺损,病灶边缘硬化,界限清晰。周围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18个病灶CT表现:骨皮质呈杯口状或碟状缺损,内缘有硬化线与髓腔分隔,外缘无骨壳亦无连续的骨皮质。缺损12个可位于骨皮质表层,6个位于骨皮质内;位于骨皮质表层者缺损表面无骨壳,局限于骨皮质内者缺损表面骨壳可完整;6个病灶凹向髓腔并以硬化边与髓腔分隔,但无膨胀性改变或突入髓腔,灶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未见钙化灶。7个病灶经随访观察,其中3个病灶无改变,2个病灶略微缩小,2个病灶发展为非骨化性纤维瘤。

    3 讨论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属于局部骨化障碍、纤维组织增生或骨膜下纤维组织侵入骨皮质所致的生长发育性缺陷,并非真性肿瘤,坚韧纤维组织构成骨缺损区。通常10—30岁的的正常人群中约有30%可发生此病,男多于女,较多发部位包括股骨内、后壁皮质为主的股骨远侧和胫骨近侧干骺端,也可见于腓骨和上肢骨,可两侧对称出现。本病临床症状不明显或表现为轻度间歇性钝痛,部分病例夜间或劳累后疼痛加重。本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10-39岁,平均19.8±7.4岁;32 例共35个病灶,单发21例,多发11例;皮质缺损2个为肱骨近侧干骺部,5个为股骨近侧干骺部,6个为胫骨骨干,9个为胫骨近侧干骺部,13个为股骨远侧干骺部,基本符合文献报道。
, http://www.100md.com
    纤维性骨皮质缺的影像学检查[2]包括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其中X 线检查依然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对病灶部位的确定及病灶及周边硬化区域的形态及大小的观察有影像学指导意义。本组X线表现为: 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灶,多呈圆形、椭圆形透光区,切线位呈呈浅碟状凹陷或缺损,病灶边缘硬化,界限清晰。周围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18个病灶CT表现:骨皮质呈杯口状或碟状缺损,内缘有硬化线与髓腔分隔,外缘无骨壳亦无连续的骨皮质。缺损12个可位于骨皮质表层,6个位于骨皮质内;位于骨皮质表层者缺损表面无骨壳,局限于骨皮质内者缺损表面骨壳可完整;6个病灶凹向髓腔并以硬化边与髓腔分隔,但无膨胀性改变或突入髓腔,灶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未见钙化灶。7个病灶经随访观察,其中3个病灶无改变,2个病灶略微缩小,2个病灶发展为非骨化性纤维瘤。本组未观察到病灶完全消失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大致与本研究追踪随访的病例时间尚短、病例数尚少相关。

    由此可见,纤维性骨皮质缺损虽然根据x线平片就能做出诊断,但CT、MRI显示的典型皮质凹陷或缺损等,并结合其好发部位及临床表现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关键所在,更有利于病变的显示与诊断,并与非骨化性纤维瘤区别,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国礼,郑玉霞,任启泉,等. 20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临床X线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2):138-139.

    [2] 梁鹏,郑叶滨,刘建国,熊福梅.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研究价值.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3):17-20.

    作者单位:414000 岳阳市岳阳洞氮医院, 百拇医药(沙孝军 周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