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16
编号:13767835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诊疗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16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339-01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治疗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电子胃镜及病理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2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8例,对照组126例。观察组运用中医的方法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将临床疗效、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的活血化瘀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可以阻止和逆转癌前病变。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1],是以胃粘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而且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癌的癌前疾病之一。

, http://www.100md.com     1 一般资料

    将近几年内264例在本院就诊的患者,患者在治疗前都经过电子胃镜检查,其中228例经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并除外合并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应激及药物、酒精引起的急性胃粘膜病变等合并症及并发症,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功能等原发性疾患及精神病患者。全部病例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2]的诊断标准。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38例,男性84例,女性54例;年龄17—75岁;对照组126例,男性80例,女性46例;年龄20—71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 中医诊疗

    2.1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为胃痞,证候学研究,观察主症(胃脘痞满,胀痛或隐痛,嘈杂,乏力,纳差。舌脉象等),次症(恶心,呕吐,腹胀,消瘦,大便不爽等),进行辨证分型。证型分为胃阴不足,中虚气滞,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脾胃湿热五型。病因学研究,分析饮食习惯(辛辣、肥甘、热烫、高脂、高盐、饮食不规律等)、情志(抑郁、焦虑、急躁)、睡眠质量、饮酒、慢性感染、胃病家族史等因素对CAG发病学的影响。
, 百拇医药
    2.2 治疗方法:对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时联合常规西药,即丽珠得乐110 mg/包,空腹服,4次/d;多潘立酮10 Ing,3次/d;维乐生2片,3次/d;有胃酸过多的加用西米替丁胶囊0.2 g,4次/d;Hp(+)或伴上腹部隐痛、大便隐血者加用甲硝唑0.4 g,阿莫西林0.5 g,均2次/dx2周。总疗程3个月。

    而对观察组的治疗采用中西疗法结合,中医方法的基本方为太子参15g,炒白术12g,玉竹12g,石斛15g,佛手10g,丹参15g,三棱10g,大贝母15g,蒲公英15g,炒山楂、炒神曲各15g。

    2.2.1 脾胃挟湿型:症状如脘痞、胸闷、纳呆、身重、舌淡或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无力或沉细。用药党参,白术,获等各15g,当归,陈皮,厚朴各10g,丹参,黄蔑,蒲公英各20g。等以健脾化湿。

    2.2.2 胃脘挟热型:症状如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舌红少苔或见裂纹,脉滑数而偏于脾胃湿热者,用去玉竹,石斛,加黄连6g苍术10g,葛根15g,以清热化湿。
, http://www.100md.com
    2.2.3 脾胃虚寒型:若症状为畏冷喜热,时轻时重,呕吐清水,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而偏于脾胃虚寒者,加用吴茱萸6g,干姜6g,砂仁10g,以温中散寒。每日1 剂,水煎,早晚分服,连服20d,停药10d。

    3 结果

    在治疗中发现观察组有2例患者因阿莫西林过敏出现皮疹。改用克拉霉素0.5 g/次,2次/d,并加服抗过敏药后症状缓解;5例患者(观察组1例、对照组4例)病程中出现黑便,经查大便未发现潜出血,考虑是服用丽珠得乐引起,未中断治疗。观察组中有3例及对照组中1例因治疗明显好转而自行中止治疗,都不能归入治疗效果统计学计算。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肠上皮化生其中1例逆转,2例已经好转;而对照组4例中l例好转,3例无变化。统计学检验,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4 讨论
, 百拇医药
    中医的理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胃院痛范畴,病灶虽在胃,但病理机制的实责在于脾胃。胃为水谷之海,腐熟水谷,以降为顺;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以升为贵。脾胃气虚则不能运化水谷,升降失恒,导致胃肮隐痛,纳差腹胀,故以四君补益脾胃,佐以二陈理气。脾胃气虚不能化生精微,阴液来源不足,则阴虚火旺,虚火扰动,脾胃之阴液更伤。

    我院患者临床表现以胃痛为最常见,其次以脘腹胀满、纳差、口干、乏力等为主要症状,舌以淡红少苔。脉以弦、细为主。经统计学分析。CAG患者临床证型分布特点主要以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为主。舌质多为淡红或舌红少苔,个别舌质暗红或暗紫,舌苔多薄白或薄黄,少数为腻苔,脉多弦、细或弦细相兼,少数为沉细、细弱、细数、弦数。治以益胃汤养阴和胃,方中太子参,炒白术,薏苡仁等益气健脾,化湿和胃;玉竹,石斛益胃生津;丹参,三棱,贝母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佛手理气而不伤阴;再配以蒲公英,既清热化湿,又有养胃阴之功,现代药理证明其有较强的抗幽门螺杆菌的功效[3]沙参,麦冬,生地,玉竹滋养阴液,取其滋而不腻,不致妨碍脾胃。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致中气亏虚,气虚致癖。故方中选用黄蔑,党参,白术,慧该仁健脾益气,药理研究表明能升高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增强巨噬细胞活动,促进细胞免疫作用。
, http://www.100md.com
    国内研究表明,CAG明显存在显著的血液高粘、高凝状态,这也会影响胃黏膜的微循环灌注,加重萎缩病变[4]。而且血液流变学异常与萎缩轻重程度呈正相关。张维颖等[5]通过对CAG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循环变化的研究发现,CAG存在血液流变性异常和微循环障碍。

    严茂祥[6]等认为:胃黏膜血流在胃黏膜防御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主要通过保证细胞代谢以提供充足的氧源和能源,维持组织内PH值衡定的机制以实现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如果胃黏膜血流减少,将会出现微循环障碍,细胞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引起细胞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结果导致了胃黏膜的损伤。

    胃镜象不仅包括现代医学某些疾病的胃黏膜表象,更能为中医学辨证提供特有的微观依据。如果能进一步将胃镜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则会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仅对针本院部分CAG患者的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以及胃镜象与中医辨证之间的相关性作了初步研究与探讨,为今后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了一些基础依据,以便于进一步深入开展。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李益农,萧树东,张锦坤.慢性胃炎的诊治问题[J]中华内科杂志,1983.22(5):261.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99-200.

    [3] 段靓钰.郭淑云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13-143.

    [4] 戴晓玲。张庚良。海滨。等.从血液流变学探讨萎缩性胃炎的血瘀改变[J].辽宁中医杂志,1994,21(1):10—11.

    [5] 张维颖,惠保定,李见勇.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研究[J].微循环学杂志,1997,7(1):40.

    [6] 严茂祥,陈芝芸.中药抗胃黏膜损伤的研究近况[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5,19(1):49-50.

    作者单位:211300 南京市高淳县淳溪医院, 百拇医药(万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