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050-01
【摘要】 目的 观察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PC-BPPV患者采用Epley手法复位治疗,观察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周的疗效。结果 经1次手法复位单侧受累者治愈40例,改善5例,双侧受累者有效1例,总有效率88.46%。2周后随访,单侧受累者均治愈,双侧受累者2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94.23%。结论 Epley手法复位治疗PC-BPPV安全有效。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后半规管;Epley手法复位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 , BPPV)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眩晕,约占周围性眩晕的17-20%[1],其中最常累及的半规管为后半规管。本研究通过Dix-Hallpike试验诊断后半规管BPPV(posterior canal BPPV,PC-BPPV)并观察Epley手法复位治疗该病的疗效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就诊并确定为PC-BPPV的患者52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的诊断依据[2]。所有患者有头部运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短暂眩晕的病史且Dix-Hallpike试验阳性。52例患者中其中男15例,女37例,男:女为1:2.47;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1.25±15.35)岁,;病程1h~2年,平均90.42天。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5例,高血脂病史5例,糖尿病病史10例。
1.2 治疗方法:采用Epley手法进行复位。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取仰卧悬头位,并向患侧扭转45°;②头逐渐转正,然后继续向健侧偏45°;③将患者头部连同身体向健侧翻转,使其侧卧于治疗台上,头部偏离仰卧位达135°;④保存原头位,扶患者坐起,头转向正前方,头前倾20度。完成上述4个步骤为1个治疗循环,每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min。对治疗后无效或复发者随访时重复Epley手法复位。
, 百拇医药
1.3 疗效评估 按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7年)的疗效评估标准[2]评定。①治愈:眩晕消失,复查Dix-Hallpike试验阴性;②有效:头位变动时仍有轻微短暂眩晕感,但较前明显减轻,或程度不等的头昏、不平衡感,或Dix-Hallpike试验有诱发性眼震,但持续时间缩短,眼震度数减小;③无效:治疗后眩晕发作次数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④复发:复位后眩晕消失或缓解,但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与首次眩晕发作时相类似的症状。分别于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周随访评估疗效。
2 结果
Dix-Hallpike试验诱发阳性患者中单侧受累49例(其中左耳23例,右耳26例),双侧受累3例。经1次手法复位单侧受累者治愈40例,改善5例,双侧受累者有效1例,总有效率88.46%。2周后随访,单侧受累者均治愈,双侧受累者2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94.23%。
3 讨论
, 百拇医药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为周围性眩晕中最为常见病因,该病具有自限性,也是各种眩晕病中最有希望治愈的疾病。尽管BPPV预后良好,但亦有反复发作甚至顽固发作者,其发作时的剧烈眩晕以及恶心呕吐常导致患者紧张恐惧,在生理、心理上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危害在临床工作中。
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是18—39岁之间青壮年的7倍[3],以女性多见,且最常见的类型为PC-BPPV。本研究5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25±15.35),男:女比例为1:2.47。这一结果亦支持中年为BPPV的好发年龄,且以女性患者为主。
对BPPV发病机制尚存较多争议,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是Hall和Epley提出的半规管管结石症理论,该理论认为半规管腔内淋巴中存在一些细小致密颗粒,当某个头位时,这些颗粒物受重力影响牵动内淋巴,使流体力学发生改变而刺激壶腹嵴的毛细胞引起眩晕和眼震。在此假说的理论支持下,Epley[4]提出管石复位法并得到推广及应用。进行手法复位治疗,目的是通过序贯的体位变化使游离于半规管中的细小致密颗粒回到椭圆囊中,不再影响内淋巴的动力作用。目前Epley手法复位仍是治疗PC-BPPV的常用和经典方法。Epley手法复位动作相对缓和,过程简单,更易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每个步骤头部所处的位置,将患者的后半规管放置在最有利于耳石沉降的位置,使耳石误入其他半规管继发形成另外类型的BPPV的可能性降低。
, 百拇医药
BPPV行手法复位疗效较好,尤其是半规管,李艳成等[5]研究了275例半规管患者,手法复位有效率达99.3%,Epley[4]报告治愈率为97.7%。本研究表明手法复位总有效率94.23%,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本研究一次复位的有效率达88.46%,部分患者需2次或2次以上复位治疗,可能因半规管中耳石数量较多,尚未完全回到椭圆囊中,或者因为各种原因使椭圆囊中的耳石重返回半规管中,故复位时在不同体位提供足够的耳石移动时间,必要时重复复位操作直至各个体位均无眩晕或眼震出现。李艳成等[5]研究认为与复位治疗时的幅度与速度有关,可能动作幅度越大、速度越快,一次复位成功率越高。本研究证实了Epley手法复位治疗PC-BPPV疗效显著,而且复位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病人较少发生并发症状,故Epley手法复位治疗PC—BPPV安全有效,经济简便,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Parnes LS,Agrawal SK,Atlas J.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BPPV) [J].CMAJ,2003,169:681-693
, 百拇医药
[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163-164
[3] Brevem M,Radtke A,Lezius F,et a1.Epidemlology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a population based study[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7,78:710-715.
[4] Epley JM. Particle repositioning for 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 BPPV )[J]. 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1996,29:323-331
[5] 李艳成,庄建华,徐瑾,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326例临床特征分析.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414-417., 百拇医药(戴美芬等)
【摘要】 目的 观察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PC-BPPV患者采用Epley手法复位治疗,观察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周的疗效。结果 经1次手法复位单侧受累者治愈40例,改善5例,双侧受累者有效1例,总有效率88.46%。2周后随访,单侧受累者均治愈,双侧受累者2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94.23%。结论 Epley手法复位治疗PC-BPPV安全有效。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后半规管;Epley手法复位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 , BPPV)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眩晕,约占周围性眩晕的17-20%[1],其中最常累及的半规管为后半规管。本研究通过Dix-Hallpike试验诊断后半规管BPPV(posterior canal BPPV,PC-BPPV)并观察Epley手法复位治疗该病的疗效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就诊并确定为PC-BPPV的患者52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的诊断依据[2]。所有患者有头部运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短暂眩晕的病史且Dix-Hallpike试验阳性。52例患者中其中男15例,女37例,男:女为1:2.47;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1.25±15.35)岁,;病程1h~2年,平均90.42天。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5例,高血脂病史5例,糖尿病病史10例。
1.2 治疗方法:采用Epley手法进行复位。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取仰卧悬头位,并向患侧扭转45°;②头逐渐转正,然后继续向健侧偏45°;③将患者头部连同身体向健侧翻转,使其侧卧于治疗台上,头部偏离仰卧位达135°;④保存原头位,扶患者坐起,头转向正前方,头前倾20度。完成上述4个步骤为1个治疗循环,每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min。对治疗后无效或复发者随访时重复Epley手法复位。
, 百拇医药
1.3 疗效评估 按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7年)的疗效评估标准[2]评定。①治愈:眩晕消失,复查Dix-Hallpike试验阴性;②有效:头位变动时仍有轻微短暂眩晕感,但较前明显减轻,或程度不等的头昏、不平衡感,或Dix-Hallpike试验有诱发性眼震,但持续时间缩短,眼震度数减小;③无效:治疗后眩晕发作次数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④复发:复位后眩晕消失或缓解,但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与首次眩晕发作时相类似的症状。分别于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周随访评估疗效。
2 结果
Dix-Hallpike试验诱发阳性患者中单侧受累49例(其中左耳23例,右耳26例),双侧受累3例。经1次手法复位单侧受累者治愈40例,改善5例,双侧受累者有效1例,总有效率88.46%。2周后随访,单侧受累者均治愈,双侧受累者2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94.23%。
3 讨论
, 百拇医药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为周围性眩晕中最为常见病因,该病具有自限性,也是各种眩晕病中最有希望治愈的疾病。尽管BPPV预后良好,但亦有反复发作甚至顽固发作者,其发作时的剧烈眩晕以及恶心呕吐常导致患者紧张恐惧,在生理、心理上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危害在临床工作中。
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是18—39岁之间青壮年的7倍[3],以女性多见,且最常见的类型为PC-BPPV。本研究5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25±15.35),男:女比例为1:2.47。这一结果亦支持中年为BPPV的好发年龄,且以女性患者为主。
对BPPV发病机制尚存较多争议,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是Hall和Epley提出的半规管管结石症理论,该理论认为半规管腔内淋巴中存在一些细小致密颗粒,当某个头位时,这些颗粒物受重力影响牵动内淋巴,使流体力学发生改变而刺激壶腹嵴的毛细胞引起眩晕和眼震。在此假说的理论支持下,Epley[4]提出管石复位法并得到推广及应用。进行手法复位治疗,目的是通过序贯的体位变化使游离于半规管中的细小致密颗粒回到椭圆囊中,不再影响内淋巴的动力作用。目前Epley手法复位仍是治疗PC-BPPV的常用和经典方法。Epley手法复位动作相对缓和,过程简单,更易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每个步骤头部所处的位置,将患者的后半规管放置在最有利于耳石沉降的位置,使耳石误入其他半规管继发形成另外类型的BPPV的可能性降低。
, 百拇医药
BPPV行手法复位疗效较好,尤其是半规管,李艳成等[5]研究了275例半规管患者,手法复位有效率达99.3%,Epley[4]报告治愈率为97.7%。本研究表明手法复位总有效率94.23%,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本研究一次复位的有效率达88.46%,部分患者需2次或2次以上复位治疗,可能因半规管中耳石数量较多,尚未完全回到椭圆囊中,或者因为各种原因使椭圆囊中的耳石重返回半规管中,故复位时在不同体位提供足够的耳石移动时间,必要时重复复位操作直至各个体位均无眩晕或眼震出现。李艳成等[5]研究认为与复位治疗时的幅度与速度有关,可能动作幅度越大、速度越快,一次复位成功率越高。本研究证实了Epley手法复位治疗PC-BPPV疗效显著,而且复位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病人较少发生并发症状,故Epley手法复位治疗PC—BPPV安全有效,经济简便,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Parnes LS,Agrawal SK,Atlas J.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BPPV) [J].CMAJ,2003,169:681-693
, 百拇医药
[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163-164
[3] Brevem M,Radtke A,Lezius F,et a1.Epidemlology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a population based study[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7,78:710-715.
[4] Epley JM. Particle repositioning for 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 BPPV )[J]. 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1996,29:323-331
[5] 李艳成,庄建华,徐瑾,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326例临床特征分析.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414-417., 百拇医药(戴美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