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2年第10期
编号:12319132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34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2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09-01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口服莫沙必利、熊去氧胆酸、硫糖铝。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服中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82.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西药常规疗法;辨证论治;胆汁返流性胃炎

    笔者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3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病例,无胃手术史,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全部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返流性胃炎。其中男31例,女37例,年龄27岁~68岁,平均年龄46.8岁。在知情自愿原则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34例,对照组(西医组)34例,病程1个月~18个月。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34例辨证分型:肝郁气滞,胃失和降23例;胆虚,痰热犯胃11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标准拟定

    符合卫生部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符合如下条件:有不同程度的胃脘疼痛、灼热、嘈杂、嗳气、口苦及倦怠乏力等症;胃镜检查发现胃内有胆汁潴留,胃窦可见水冲不掉的胆汁斑3,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或萎缩样改变。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都纳入诊断标准。

    1.2.3 排除标准

    胆汁返流性胃炎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精神患者及其他严重基础疾病。

    1.2.4 辨证分型

    肝郁气滞,胃失和降:胃脘胀痛,灼热嘈杂,暧气反酸,食欲不振,大便秘结,或两胁胀痛,遇怒加重,舌红苔薄,脉弦。

    胆虚痰热犯胃:胸膈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嗳气,心烦失眠,口苦口粘,舌淡,苔白润,脉滑。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熊去氧胆酸50 mg,日2次,口服;莫沙必利10 mg,日3次, 口服:硫糖铝1.0 g,日3次,口服。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辨证论治加服中药,肝郁气滞,胃失和降:柴胡6g,炒枳壳12g,炙甘草6g,炒白芍20g,木香6g,乌药6g,沉香6g,槟榔12g,大黄6g,黄连3g,吴茱萸3g,黄芩12g。胆虚痰热犯胃:炒黄连3g,枳实6g,竹茹12g,陈皮12g,清半夏6g,茯苓12g,炙甘草6g,炒白芍20g,吴茱萸3g,柴胡6g。中药1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1,确定疗效标准。

    近期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活动性炎症消失,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正常,胆汁返流消失;

    显效:自觉症状好转,胃镜检查黏膜急性炎症好转,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减轻,胆汁返流减少2/3以上;

    无效:达不到显效标准的病例,而未见恶化者。

    两组均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比较疗效。

    3.2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34例,治愈29例,显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97.06%。对照组34例,治愈19例,显效8例,无效6例,有效率82.35%。两组有效率比较,χ2=5.694 v=1,P<0.01,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4 讨论

    胆汁返流性胃炎,也称碱性返流性胃炎,是精神刺激、饮食不节、过度劳累、胆道手术等因素,使人体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胃肠道某些激素失去平衡,以致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松驰,幽门不能发挥闭合作用,使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引起胃黏膜炎症2。以胃脘灼痛、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纳差为主要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控制病情,还可继发慢性胃炎,甚至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试验证明,胆汁返流有明显的致癌作用3。西医治疗以促进胆汁的排泄,加快胃的排空和保护胃黏膜为主,常用莫沙必利、熊去氧胆酸、硫糖铝4。可提高返流物质的胆酸浓度,缓解症状。

    胆汁返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嘈杂”、“吞酸”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病位在胃,其因在胆,与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脾胃虚弱有关。脾胃虚弱是本,肝胃不和是其发病之标,热、瘀、痰、湿、伤阴是病机演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5。常见证型有肝郁气滞,胆虚痰热两型。肝郁气滞型以四逆散、六磨汤、左金丸为主方治疗;胆虚痰热以黄连温胆汤、左金丸为主方治疗。四逆散及乌药、木香、沉香、槟榔行气降逆,宽胸快膈,具有良好的行气止痛之功;大黄、枳壳清热泻下,理气宽中,促进胃排空,减少胆汁返流入胃;黄连、吴茱萸辛开苦降,清热化湿,清肝和胃降逆止呕,保护胃黏膜,防止胆汁返流;半夏、陈皮、竹茹除湿化痰,和胃止呕;茯苓、甘草健脾和胃、渗湿化痰;黄连泻火解毒。现代药理研究:柴胡、枳壳等具有调节胃肠运动,促进胃排空,增加幽门括约肌紧张度,防止胆汁返流;柴胡、枳实合煎均可明显增强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6;适量芍药与甘草合用,可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幽门括约肌的张力,控制胆汁返流6;大黄抑制消化酶、解毒、活血化瘀,抑制变态反应,增强病变部位微循环,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胃游离酸及胃蛋白酶活性,加强胃黏膜屏障2。两方均能疏肝利胆,调畅气机,清热通腑,和胃降逆,对抑制胆汁返流促进胃黏膜炎症消散和组织修复具有明显作用。目前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更为显著,具有缩短疗程,提高有效率,防止复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0(5):314.

    [2] 吴娅妮.加味六磨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06,26(5):31.

    [3] 汪鸿志.慢性胃炎的治疗[J].第六届中国医师论坛,2005.

    [4] 叶升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1395.

    [5] 陈玉其.中医药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近况[J].浙江中医杂志2003,4:128.

    [6] 李岩,陈苏宁,李宇权,等.四逆散对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影响的拆方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1996,16(1):118212., http://www.100md.com(蔡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