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皮瓣的发展与临床应用进展(1)
【中图分类号】R6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09-01自2002年Kimuta1首次报道“薄皮瓣”、“超薄皮瓣”以来,由于其皮瓣质地薄、柔软,修复浅表的皮肤软组织可获得良好的外形,超薄皮瓣迅速获得了修复重建外科的认可,并掀起了一股超薄皮瓣的研究热潮,其相关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超薄皮瓣的历史
皮瓣移植是创伤修复和整形重建最常用的方法,然而,在切取皮瓣时,皮瓣厚薄不均且皮下带有一层脂肪组织,皮瓣移植后常常显得臃肿,一些肥胖的病人更显突出,对创面修复有美学要求的患者,择期行皮瓣修薄术临床上相当常见。针对皮瓣厚薄不均匀、臃肿问题,中国学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最先提出超薄皮瓣的概念,实际上为保留薄层的皮下脂肪,依靠真皮下血管网供血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这种皮瓣同时兼备组织瓣和皮片的优点(薄且颜色、质地佳),十分适合于浅层组织缺损的修复。但是,如果这种超薄皮瓣设计过长,则远端血运不可靠,皮瓣常容易发生缺血坏死。为改善这一情况,一些学者[2,3,4]应用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达到了增加超薄皮瓣的血液供应,从而改善了超薄皮瓣的成活率。近年来穿支皮瓣移植在创伤修复和整形重建外科领域应用已非常盛行[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