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2年第11期
编号:12328018
妇科异位妊娠中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2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R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62-01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异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5月间就诊异位妊娠患者48例,异位妊娠为未破裂或流产型,服用抗早孕治疗剂量的2倍米非司酮后,在第5、10、15天定期监测自觉症状、B超、血清β-HCG。结果:治愈42例,失败6例。结论:在掌握其适应症情况下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米非司酮;异位妊娠;临床观察;药物治疗

    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抗孕酮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流产、中期或晚期引产,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应用于过期流产、死胎紧急避孕以及子宫肌瘤的治疗。但是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报道不多,为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治疗效果,笔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选2008年5月~2010年5月间就诊的异位妊娠患者48例,年龄28±5.6岁,停经时间为47±10.6天。腹痛及阴道出血时间长短不一,范围分别为1~30天、0~45天。血β-HCG水平160~6966mIU/ml,B超证实宫腔内无妊娠囊,盆腔包块直径最大均值4.1±2.1cm,其中包块直径<8cm 40例,>5cm 8例。

    1.2适应症:停经<50天;下腹隐痛,无腹膜刺激症状,有或无少量阴道流血;B超检查,可见妊娠囊<4.0cm或胎心搏动,无或少量腹腔内出血;志愿采用此法治疗。

    1.3用药方法:明确诊断后嘱患者清晨口服米非司酮100mg,以后第12小时再服50mg,共服300mg。

    1.4治愈标准: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B超观察妊娠囊变形或缩小;第5天监测β-HCG,如有下降以后第10天,第15天各测一次β-HCG,直到正常水平。如果其中有1项无好转趋势,嘱患者住院观察。
, 百拇医药
    2、结果

    2.1自觉症状:48例患者于第3天复诊时,17例患者下腹隐痛略加重,15例患者下腹隐痛同服药前,10例患者服药前后均无腹痛存在,6例患者出现下腹剧烈疼痛,经后穹隆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血3ml,诊断异位妊娠破裂,行急诊手术。42例患者于第4天或第5天复诊时自觉症状均明显好转,药物副反应明显减轻。第10天复诊时仅有4例患者存在下腹部不适第20天复诊时仅有1例患者存在下腹部不适,23天无症状消失。43例患者于服药后3~5天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流血最短3天、最长16天,持续时间平均为7.5天,流血量均少于月经量或点滴状流血。25例患者有恶心、呕吐,甚至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于停药后1~3天症状消失。

    2.2B超检观察:患者于第3天复诊时,有32例B超检查发现包块缩小,胎囊变形、无胎心搏动,10例变化不明显,6例可区附件区包块增大,边界不规则,腹腔内见大量液性暗区。37例患者第10天复诊时包块均明显缩小,第20天复诊时19例患者包块消失,第30天复诊时4例患者存在萎缩包块。
, 百拇医药
    2.3血清β-HCG水平:48例患者于第3天复诊时,36例患者血清β-HCG水平由服药前9.6~46.7 ng/ml下降至7.8~21.2ng/ml,12例无变化。第10日复诊时,血清β-HCG水平有28例恢复正常(<3ng/ml),14例患者血清β-HCG水平介于3.6~18.1ng/ml之间,第20日复诊时公有2例血清β-HCG水平分别为3.8和5.3ng/ml;第30日复诊血清β-HCG水平全部恢复正常。

    3、讨论

    一些药物可以作用于滋养细胞,抑制它们的生长发育,促使妊娠物最后吸收。药物治疗包括全身及局部治疗,药物有氨甲喋呤、前列腺素、米非司酮等。米非司酮是一种宫内妊娠的化学坠胎药,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新型抗孕酮药物,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主要作用部位为蜕膜,蜕膜变性、坏死,继发滋养细胞变性而致hCG水平下降引起黄体溶解,从而抑制滋养层的发育。异位妊娠血中hCG水平升高,子宫内膜受hCG刺激而出现蜕膜反应,有真蜕膜形成,但蜕膜下的海绵层及血管系统发育较差,则米非司酮的用量较宫内妊娠增加。国内文献报道,口服米非司酮25mg,每日2次,共3日,效果较好,用米非司酮650mg单次给药,治疗1例残余异位妊娠无效。根据这些报道,我院后改为加大用药剂量及给药时间,共治疗13例,治愈9例,有效率为69.23%。
, http://www.100md.com
    近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早孕新药米非司酮为我们提供了可行性探讨的依据。米非司酮为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类药物,其靶器官是蜕膜,能取代孕酮与孕酮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孕酮的活性,引起蜕膜和绒毛组织的变性,使蜕膜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核分裂减少,导致绒毛失去血液供应而变性、坏死;并使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导致子宫收缩,胎盘胎膜与宫壁剥离,同时作用于子宫颈,使之软化和扩张,利于宫内组织排出,导致体内血清HCG水平下降,继而卵巢黄体溶解;米非司酮在作用于蜕膜的同时也能达到下丘脑和垂体,导致LH水平下降,从而继发卵巢黄体溶解。最近,就米非司酮对绒毛组织的研究发现,米非司酮可使合体滋养细胞核固缩,胞浆稀少及空泡变。米非司酮对绒毛的影响,除继发于蜕膜损伤外,可能尚直接作用于滋养细胞,可使滋养细胞增殖和促进滋养细胞凋亡,以阻止胚胎发育。米非司酮已逐步取代MTX来治疗异位妊娠。MTX是抗代谢肿瘤的药物,毒性反应大,骨髓易受到抑制,诱发口腔炎、消化道反应、转氨酶升高、脱发等并发症,因此不易推广。米非司酮作为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新药物,为口服用药,安全简便,无任何副作用,用药越早,效果越好,患者乐于接受,临床效果较满意。由于其在HCG及B超监测下治疗早期异位妊娠,使这类患者保留了生育功能,其治疗不受医疗设备限制,是较为理想、有前途的药物,更适合基层医院的应用,易于推广。因此,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许向东.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应用.《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5月第2卷第10期。

    [2]王志弘.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胚胎组织残留的临床应用.《中国保健》,2008年第163卷第14期。

    [3]于佳丽,苏日娜.探讨米非司酮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9年第2期。

    [4]欧阳超标: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18期。, 百拇医药(张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