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2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338000
小儿静脉输液的技能策略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王云洁
第1页

    参见附件。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232-02

    静脉输液是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法、急救措施和临床治疗疾病的一种常用手段,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工作中最基础、最普通的一项技术操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常出现静脉输液穿刺不能一次成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尤其是小儿静脉输液。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在多年的护理工作中,我们通过不断摸索及观察,总结出一些小儿静脉穿刺的技巧和方法。

    1掌握交流的技巧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护士发挥技术专长的先决条件,不良的语言会给患儿家属造成不安的心理。操作过程中及早主动与患儿进行语言沟通或交谈其他话题,分散其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情绪;对年幼的患儿要用夸奖和安慰。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提高自身修养,理解家属心情。患儿哭闹时,家长心里紧张,心疼孩子,激动情绪会干扰护士操作。因此,作为护士要理解家长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家长的过分言语和行为,用温和的语言来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心理素质,不仅可以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

    2血管的选择

    2.1手足背静脉的选择一般选择相对粗、直的血管,还要尽量避开关节处,便于固定,利于家长照看。肥胖儿的血管要靠摸,慢慢感觉其行走,确定进针的位置。

    2.2头皮静脉的选择可选择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头皮静脉输液时要注意区分动、静脉,耳后静脉不建议选择,因其不利于家长照看护理。有的额浅静脉虽较细,只要与头皮针粗细差不多,哪怕只有1cm长也可以选择。对隐隐约约的血管,不要反复挤压,或顺血管走行划出一道痕,这样会使血管暂时消失。

    2.3进针技巧进针角度要根据小儿皮下脂肪多少来决定,薄的可浅一点,厚的可深一点。额正中静静脉、颞浅脉、额浅静脉一般为5-15度,手足背为15-30度,肥胖小儿手足输液时,进针角度可达60-80度,进针要稳、快。针头斜面进入皮下后,向前向下,慢慢进针由浅到深,见回血后,向前平行将针推入稍许,可避免针头斜面一部分在血管中,一部分在血管处。

    3不同患儿的输液方法

    3.1肥胖儿操作宜慢宜稳肥胖儿头皮边缘常有有静脉显露,但管腔细回血慢,穿刺时建议选择负压穿刺法,进针宜慢宜稳。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静脉、颞浅脉、额浅静脉等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可有“沟痕”感,触摸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与深浅。进针角度15-20度,速度宜慢,有时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见到回血,既穿刺成功。

    3.2对脱水严重的患儿因脱水严重的患儿脱水后血容量不足,血管充盈不好,切血管弹性又差,穿刺时肉眼很难见到充盈的静脉,但隐约能见到淡蓝色的血管走行。有时已经穿刺进血管而因没有回血误认为未成功而推出。对此在输液前要先看清血管的走行方向,穿刺后有滑空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3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