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3年第2期
编号:12359655
提高皮肤切口及伤口缝合效果的方法初探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3年第2期
     【摘要】目的:为了改善对皮肤切口和伤口的治疗效果,对诊疗中的创口缝合进行探究。方法:对传统的创口缝合方式进行了小改进,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通过与上一年临床治疗实践的比较发现,改进后的创口缝合办法有效改善了创口的愈合效果。 结论:小手术虽然简单,但也值得专研和改善,才能有效地提升医院诊疗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伤口缝合;改进;皮肤切口

    作为一种常见的急诊疾病,皮肤的外伤切口是由于意外的摩擦、碰撞和打击造成的,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止血治疗或者延误了最合适的治疗时机,很容易造成伤口的感染,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身心伤害和治疗的金钱损失,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后遗症[1]。由于该皮肤切口伤口出现的频繁性,对其治疗时机的探讨及对伤口缝合方式的改进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现就本院2012年收治的326名需进行外伤伤口缝合的患者诊治情况做如下分析报道:

    一、 资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的资料来自笔者就职医院的临床实践,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一年时间里,本院共诊治了326例发生外伤伤口缝合的患者,其中男性为214名,女性为112名,年龄分布在7~67岁。在所有的患者当中,按照伤口的部位来分,面部损伤的有142例,四肢损伤的有156例,其余为躯干部位受到损伤的患者,其中多部位损伤的患者占到了82例。按照受伤的时间来看,患者到医院就诊的时间多在损伤发生后的15分钟到两小时以内,其中只有32例患者的就诊时间晚于伤口发生时间两小时以上的。从患者的年龄特征来看,在此类一般性伤口损伤患者中以儿童居多,并且伤口多分布于面部和手部,主要是由碰撞、切割和撕裂等原因所致,伤口呈现出边缘不整齐、深浅不一的特征,而且有部分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感染现象。

    2、 诊疗方法

    本院根据每位患者伤口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治疗,对于伤口创面的治疗诊断结合考虑了康复后的伤口美观问题。对于就诊的患者,首先对伤口的四周采用肥皂水进行清洗,在采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以碘酒或者双氧水对伤口进行消毒。对于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在局部麻醉成功的前提下,对伤口内的异物进行清理,同时清除污染较重或坏死的组织,对较深伤口要分层缝合,对于创缘务必精确对齐,确保平整缝合[2]。通常来说,对于伤口的缝合工作,可以采用6-0 的可吸收线,在缝合过程中边距大约保持2mm,针距约为3mm,在缝线打结时能够保持裂口严密对合即可,打结不宜太紧。在伤口缝合时尽量使伤口张力分布至真皮深层或者皮下组织,保证真皮浅层和表层尽量不受张力的影响。在缝合完成后也需要尽量仔细将创缘对合,通过松紧适度的包扎来减轻后期瘢痕增生。相比于传统的创口缝合,笔者对此进行了改进,结合与去年的临床实践来看,取得了不错的诊疗效果。具体的缝合方式如下:根据创口的特征,选用间断或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方式,在操作时选用输液器的细管部分作为缝线外套,在长度上较缝合针距短1~2mm,对于皮肤松弛者也可选用垂直褥式缝合方式,缝合方式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 百拇医药
    在上述伤口处理过程完毕以后,仍需对伤口的康复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观察是否出现感染或者其他不良反应。在伤口处理完成后的1到2天的时间需要注意及时换药,为了尽量降低瘢痕增生的程度,在不影响伤口开裂的情况下也需要做到尽早拆线。

    二、 结果分析

    通过对326例患者在拆线时的伤口康复情况的观察,发现326例患者中有伤口达到甲级愈合的达到了92.2%,乙级愈合的患者数达到了5.5%,丙级愈合的患者数达到了2.3%,其中有一名患者伤口内存在异物未能及时的清除,但是通过二次清除并未发生伤口感染现象。从治疗的总体效果来看,2012年本院就诊患者外伤伤口康复情况:甲乙丙级的愈合率分别是87.2%,8.3%和4.5%。比较发现,采用改进过的伤口缝合办法,在患者的康复效果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

    三、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从外伤伤口的产生来看,多是由于患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一般来说诊疗较急,如果处理不当还会造成患者伤口的感染或者留下疤痕而影响美观,而关于医院在伤口处理完毕后的缝合只不过是整个治疗过程的一个很小环节,通过上述改进的伤口缝合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外伤伤口的愈合效果[3]。根据临床工作的实践体验,我们发现改进过的伤口缝合办法具有以下的优点:1)在拆线后,除了切口和针眼以外并不存在缝线压痕,从而有效避免了常规缝合方式导致的创口附件皮肤受压迫而出现的皮肤色素沉着;2)大大缩短了皮内缝合时间,并有效缩减了皮内可吸收缝合线的使用成本,也同时降低了皮内缝合线诱发的排斥反应和瘢痕现象;3)该缝合办法不影响切口引流,操作便捷,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皮肤创口。当然,对于创口的诊疗和康复,仅仅注重创口的缝合还是不够的,同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清创术,手术之前的清洁消毒处理工作不能浮于表面,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注意保护好创口附近的皮肤组织,除非遇到坏死或者污染的组织,否则应尽量避免剔除,对于创口内的杂物也要清除干净。2)换药和预防感染,在对创口的初步处理完毕以后,需要及时的进行换药,直至创口表面干燥结痂且无红肿时可不再换药,如果部分出现脓液溢出时,可选择拆除部分的缝线,及时进行清除,避免发生感染现象,待炎症得到控制时再进行换药。进行拆线时,需要保证创口已被长好的痂壳包裹住,否则的话应延迟拆线。对于创口的诊疗,在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创口缝合步骤的改进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对此方面的工作也值得进一步去努力探究,并将现有成果在实践中加以不断的推广应用。

    参考资料

    [1]刘亚峰,徐世霞.急诊外伤患者清创缝合术中的美容修复[J].中国美容医学.2011/07,1070~1071.

    [2]陶洪元.对一般外伤的缝合及治疗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95~95.

    [3]张继新.皮肤切口及伤口缝合的小改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004~1004., 百拇医药(张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