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8年第4期
编号:13310864
吸入性烧伤气管切开的预见性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第4期
     【摘 要】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为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加强并发症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治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3例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并发症发生率为16%,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6例感染和4例肺不张,并发症发生率为4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治疗时,给予其有效的呼吸道护理,对并发症进行预见性预防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

    【关键词】吸入性烧伤;预见性护理;气管切开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4-03-147-01

    背景

    吸人性烧伤是因为热力、烟雾和有害气体被吸人人体气道,引起气道和肺实质损伤,进一步引起组织缺氧、窒息、肺部感染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在火焰烧伤的病人中,多数实际致死的原因不是烧伤自身,85%左右的致死原因是燃烧产物吸入导致窒息缺氧或化学毒性作用。因此进一步了解对吸人性损伤的严重性认识是提高烧伤治愈率的关键之一。做好呼吸道的护理,保证呼吸道的通畅,是预防并发症出现、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气管切开术是治疗吸人性损伤、保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手段 [1]。如何把握气管切开的时机进行机械辅助通气,避免盲目气管切开对病人的伤害。我科自2017年1月~2017年5月共收治50例吸入性损伤患者,对患者采取积极的抗休克、吸氧和抗感染的同时,监测气管切开指征和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预见性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7年1月~2017年5月收治50例吸人性烧伤病人,对病人积极进行抗休克、吸氧和抗感染的同时,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和气管切开指证,进行预见性护烧伤诊断标准[2],轻度烧伤病人主要症状为咽喉部干燥、疼痛、鼻毛烧焦;中度烧伤病人具有早期声音嘶哑、吸气性喘鸣和上呼吸道阻塞等症状;重度烧伤病人具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和烦躁不安。本组50例病人轻度烧伤17例,中度烧伤28例,重度烧伤5例。本组轻度吸人性烧伤病人均未行气管切开,中度3例行气管切开,重度全部切开,经过气道湿化、吸氧、对症治疗及预见性护理,全部治愈出院。

    2 观察内容

    观察病人烧伤部位和程度;鼻毛烧焦情况、口腔及咽部黏膜有无水疱、发自;有无刺激性呛咳,痰液中是否带有炭末;有无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监测血氧饱和度及生命体征。一旦出现下列情况[3],应及时行气管切开:咳嗽反射减弱者,呼吸道有大量黏稠分泌物;声音嘶哑比较严重者;双肺有广泛湿哕音和哮鸣音,胸部X线片提示肺部有实质性改变者;给氧治疗对低氧血症无明显改善者;面颈部及口腔烧伤、鼻腔、严重者;早期出现I度呼吸困难者。

    3 预见性护理

    ①为了有效及时行气管切开,护士要提前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气管切开的目的、意义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备紧急手术。做好病人和家属的思想工作,解除病人的恐惧、紧张、悲观和绝望等心理;介绍成功治愈的病例,鼓勵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病房内备好气管切开物品等,以防紧急情况下可以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检查病人是否存在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进行性发绀、肺部湿哕音、等症状;必要时行支气管纤维镜检查确认吸人烧伤是否存在及烧伤程度,( 吸人性烧伤常导致颈部水肿严重,在气管切开时经常并发气胸和大出血等,气管切开术中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胸闷、气促及发绀发生,严密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当病人痰液黏稠排出困难时要及时进行气道冲洗,痰液自气管套管口喷出,反复几次,直到吸出的痰液相对清时方可结束冲洗。

    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通过到SPSS 19.0软件实施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全部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值检验比较;以P<0.05代表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25例患者护理期间出现2例感染、1例肺不张,并发症发生率为16%:对照组25例患者出现6例感染和4例肺不张,并发症发生率为40%。实验组患者的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结果显著(P, 百拇医药(傅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