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9年第9期
编号:13363896
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中风康复护理中的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第9期
     【摘 要】:目的:研究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中风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为我院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我院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吞咽障碍等症状评分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褥疮、便秘、坠积性肺炎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患者应用中医特色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各项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特色护理;中风康复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3--02

    中风属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及吞咽功能障碍,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极易引发褥疮、便秘、坠积性肺炎的等不良反应[1]。中医护理强调辩证施护及整体性护理,通过治疗与调养的结合,达到疾病康复的效果。中医护理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将其应用于中风康复护理中临床效果显著,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4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为我院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32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为55-79岁,平均年龄为(66.84±5.71)岁,病程为41-169d,平均病程为(79.25±18.53)d,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为56-77岁,平均年龄为(66.79±5.63)岁,病程为42-173d,平均病程为(79.33±18.59)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具有统计学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我院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护理、营养支持,指导患者日常饮食和活动,提高机体免疫力。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主要措施包括穴位敷贴、艾灸、刮痧、中药泡足、空气压力波、中药透药定向疗法等。

    穴位敷贴:利用我院特制敷贴于患侧手足阳明经等穴位敷贴,如患这存在大小便失禁,需在关元、肾枢、气海等穴位敷贴,头痛患者在太阳、太冲、风池等穴位敷贴,失眠患者在太冲、足三里等穴位敷贴。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起疱、瘙痒、皮肤发红等过敏反应,结合病情调整敷贴时间。

    艾灸:艾灸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经通络,中风康复护理选择艾灸的穴位包括风池、足三里、委中、三阴交等。我院采用间接艾灸的方法进行护理,利用药物将艾柱与皮肤隔离,避免损伤患者皮肤。

    刮痧:刮痧具有行气活血、舒经通络的功效,护理人员利用刮板,按照背部、腹部、上肢、下肢的顺序进行刮痧,从上之下,胸部由外向内刮痧,刮痧的方向与刮板需要保持在45°以上,对刮板严格消毒,患者每个部位刮痧的时间控制在5min。

    中药泡足:中药泡足具有温经除去湿,祛风散寒的功效,能够促进中风患者组织细胞再生,增加细胞活力。利用红花、伸筋草、透骨草各6g支撑中药泡足粉,加入清水5kg,煮沸后加入温水,浸泡患者双足,每日泡足3次,持续泡足1个月。

    空气压力波: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治疗中风属于物理疗法,利用该疗法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改善中风的临床症状。治疗过程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治疗前护理人员详细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压疮、溃疡、出血等问题,向患者讲解治疗的主要作用,逐渐提高压力值,到达治疗效果。

    中药透药定向疗法:利用我院定向仪,将药物之间经由患者皮肤送至组织病变位置,以此来实现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解决了传统中医治疗起效速度慢等方面的问题。

    1.3 评价标准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吞咽障碍等症状依据患者病情轻重程度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统计两组患者褥疮、便秘、坠积性肺炎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表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临床症状评分使用表示,检验方法为t检验,数据分析比较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2.0,P<0.05表明统计学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便秘1例、坠积性肺炎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2)6.2%,对照组患者褥疮3、便秘4、坠积性肺炎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2)28.1%,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吞咽障碍等症状评分分别为1.33±0.21、1.87±0.45、1.03±0.26,对照组分别为2.36±0.31、2.81±0.55、1.93±0.36,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中风发病急,病情进展速度快,治疗后极易出现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此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中医特色护理的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及不良反應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与常规护理相比,中医护理强调护理的整体性,通过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临床护理的融合,通过艾灸、中药泡足、穴位敷贴等措施能够改善患者机体血液循环,到达舒经通络的临床效果,可有效预防中风的各类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3]。

    由此可知,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中风康复护理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殷凡娜.康复护理联合针灸对中风后遗症老人康复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3):110.

    史静.中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护理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8):110.

    张玉峰.中药封包治疗中风后遗症便秘的护理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4):85-86., 百拇医药(张改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