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摘 要】目的:评价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人体解剖学课程学习的44例学生视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研究组和参照组(n=22)。参照组使用常规教学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思维导图,对比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研究组学生的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均相对较高,与参照组成绩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其学习能力。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R69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202-01
人体解剖学内容较多,知识繁杂,对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均提出了较高要求。在传统的灌输式知识指导模式下,学生的知识掌握效果不佳,应用效果较差。思维导图是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能够清晰表达认知,为思考想象、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为了深入研究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文章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人体解剖学课程学习的44例学生视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践调查的结果,评估其应用价值,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人体解剖学课程学习的44例学生视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研究组和参照组(n=22)。参照组男女比例是12:10,年龄17-20岁,均龄是(18.71±1.17)岁。研究组男女比例是12:10,年龄17-21岁,均龄是(18.55±1.21)岁。两组基线数据对比无显著区别,学生知情且同意(p>0.05)。
1.2 方法
由同一位教师负责人体解剖学课程指导,两组教材一致、课时一致。参照组使用常规教学法,根据教材大纲要求实施教学指导,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分别包含42课时、22课时。理论课程中主要由教师讲解,学生记录。实验课程由教师采用标本或者模型予以示范,学生观察和学习。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思维导图,根据人体解剖学教材、课程要求等编写教学大纲,由10个小组学生构成班级公共邮箱、班级人体解剖学QQ群或者是微信群等。教师提前1周将人体解剖学的课程知识、拓展内容等发布到QQ群或者微信群中,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理论课程指导中,融入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分析,应用人体解剖学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思维导图,小组内讨论。查找相关资料,记录小组成员观点,且在下一堂课前向教师提问。实验操作课程时,由教师示范性介绍,学生观察及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研究或者小组讨论的模式,在标本与模型观察中寻找答案。
1.3 评价标准
期末考试包含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两个部分,分數0-100分,分数越高则学生的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SSPS 20.0为数据整理工具,t检验计量性数据,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学生的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均相对较高,与参照组成绩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必须开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医学专业学生未来知识的学习、系统性思维的构建至关重要[1]。人体解剖学课程中主要对人体器官组织结构、临近关系等进行分析[2]。由于其涉及的专业名字较多,人体结构复杂,故而临床教学的难度较大。
传统教学以“灌输式”模式为主,教师讲解、学生记录,学生未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思考与讨论中[3]。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将文字与图像相互融合,将枯燥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记忆[4]。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思维导图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学生的良好学习状态,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的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均相对较高,证实了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综上所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学生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其学习能力,对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深入开展有益,建议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锋,龚鑫,赵健,等.思维导图学习法应用于药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4):1718-1720.
[2]徐丹,郑韬,陈能杰,等.微课结合思维导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护理解剖学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19,41(04):350-351.
[3]陈歌,崔颜宏,吕会茹,等.思维导图在高职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5):52-54.
[4]王慧.思维导图在高职护理人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解剖学研究,2019,41(04):326-328., 百拇医药(赵建福)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R69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202-01
人体解剖学内容较多,知识繁杂,对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均提出了较高要求。在传统的灌输式知识指导模式下,学生的知识掌握效果不佳,应用效果较差。思维导图是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能够清晰表达认知,为思考想象、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为了深入研究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文章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人体解剖学课程学习的44例学生视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践调查的结果,评估其应用价值,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人体解剖学课程学习的44例学生视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研究组和参照组(n=22)。参照组男女比例是12:10,年龄17-20岁,均龄是(18.71±1.17)岁。研究组男女比例是12:10,年龄17-21岁,均龄是(18.55±1.21)岁。两组基线数据对比无显著区别,学生知情且同意(p>0.05)。
1.2 方法
由同一位教师负责人体解剖学课程指导,两组教材一致、课时一致。参照组使用常规教学法,根据教材大纲要求实施教学指导,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分别包含42课时、22课时。理论课程中主要由教师讲解,学生记录。实验课程由教师采用标本或者模型予以示范,学生观察和学习。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思维导图,根据人体解剖学教材、课程要求等编写教学大纲,由10个小组学生构成班级公共邮箱、班级人体解剖学QQ群或者是微信群等。教师提前1周将人体解剖学的课程知识、拓展内容等发布到QQ群或者微信群中,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理论课程指导中,融入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分析,应用人体解剖学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思维导图,小组内讨论。查找相关资料,记录小组成员观点,且在下一堂课前向教师提问。实验操作课程时,由教师示范性介绍,学生观察及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研究或者小组讨论的模式,在标本与模型观察中寻找答案。
1.3 评价标准
期末考试包含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两个部分,分數0-100分,分数越高则学生的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SSPS 20.0为数据整理工具,t检验计量性数据,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学生的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均相对较高,与参照组成绩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必须开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医学专业学生未来知识的学习、系统性思维的构建至关重要[1]。人体解剖学课程中主要对人体器官组织结构、临近关系等进行分析[2]。由于其涉及的专业名字较多,人体结构复杂,故而临床教学的难度较大。
传统教学以“灌输式”模式为主,教师讲解、学生记录,学生未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思考与讨论中[3]。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将文字与图像相互融合,将枯燥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记忆[4]。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思维导图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学生的良好学习状态,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的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均相对较高,证实了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综上所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学生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其学习能力,对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深入开展有益,建议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锋,龚鑫,赵健,等.思维导图学习法应用于药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4):1718-1720.
[2]徐丹,郑韬,陈能杰,等.微课结合思维导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护理解剖学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19,41(04):350-351.
[3]陈歌,崔颜宏,吕会茹,等.思维导图在高职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5):52-54.
[4]王慧.思维导图在高职护理人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解剖学研究,2019,41(04):326-328., 百拇医药(赵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