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2010
编号:13802602
基于中医理论浅析“虚不受补”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0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10
     【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30--01

    现代人饮食污染、环境污染严重,生活节奏加快,亚健康问题普遍存在。出现纳差、情绪低落、乏力、失眠、疲惫等症状,均为体虚之表现。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阿胶、冬虫夏草、人参等补气之物胡乱使用,甚至滥用,补不得法、辩证不准,造成“虚不受补”情况频发,诱发一系列不良证实。《素问》云:“虚则补之”,但临床上遇到的某些虚症,有时因补法治疗收不到预期的效果,随之出现:纳呆、腹胀、便溏、口苦、咽干、眼红、多梦等症,即所谓的“虚不受补”。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体质问题

    每个人的体质各不相同,根据人体对温凉药物的敏感情况,可分为寒体(阳虚阴盛)和热体(阴虚阳盛),若寒体者慎用熟地、黄精、玉竹、麦冬、天冬等滋补药;热性体者,慎用人参、鹿茸、当归、补骨脂、淫羊藿等峻补药类,否则易致口苦、咽痛、口干、眼红、多梦或鼻衄等症[1]。

    二 辩证问题

    辩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临床症候千变万化,每多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稍有疏忽、辩证失当则用药失治,可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两者用药迥异,若阴源性血虚宜滋补阴血,忌用甘温之品,药如:熟地、白芍、阿胶、女贞子、旱莲草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4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