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与安宫黄体酮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诊断性刮宫(诊刮)术后分别应用米非司酮和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诊刮术后分别口服米非司酮和安宫黄体酮的围绝经期功血病例各40例,观察用药期间及停药后阴道流血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性激素的变化。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阴道流血均得到一定的控制,米非司酮组治愈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变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米非司酮组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效果较好,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后米非司酮组显示FSH、LH、E2、P值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安宫黄体酮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功血效果优于安宫黄体酮,且诱导闭经,效果显著。
[关键词]围绝经期功血;米非司酮;安宫黄体酮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功血)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好发于40~55岁,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不规则,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休克,有些顽固性功血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本文通过比较小剂量米非司酮和安宫黄体酮对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效果,以寻找临床上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比较有效的方法。
, http://www.100md.com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患者选自2008年5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围绝经功血患者80例,年龄40~52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4个月~2年。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经量过多或淋漓不尽等。所有患者均行诊刮,排除子宫内膜癌变。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米非司酮组)40例:增殖期子宫内膜15例,单纯性增生25例;对照组(安宫黄体酮组)40例:增殖期子宫内膜19例,单纯性增生21例。两组患者年龄及病程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1、术前检查: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均行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并经B超检查以排除全身器质性疾患及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
2、用药方法:实验组于诊刮后当天口服米非司酮10mg,3次/d,血止后3d减至维持量10mg/天,连服6个月。对照组于诊刮后第15天始每天口服安宫黄体酮10mg,连服10d为1个周期,于撤药后出血第15天按以上方法再次服用安宫黄体酮第2个周期,连服6个周期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服药前、后均测血FSH、LH、P、E2,查肝功能及盆腔B超,且服药期间每个月定时监测肝功能检查。
, 百拇医药
(三)疗效评估
有效:治疗后闭经或月经周期规律、经量明显减少、经期缩短或月经稀发;无效:治疗前、后阴道出血量及时间无明显改变。
(四)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治疗效果
用药6个月后,实验组有11例进入绝经期,20例月经转为稀发,8例周期规律但月经量减少,总有效率为97.5%,随访半年无1例复发,且有8例月经稀发患者转为闭经。对照组有3例进入绝经期,8例月经转为稀发,19例月经转为正常,总有效率为75.0%,随访半年有6例复发,复发率为15.0%。经χ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相比,P均<0.05,差异均有显著性。
, 百拇医药
(二)子宫内膜厚度变化
于治疗前及治疗满6个月停药后2d内行B超检查两组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均不同程度变薄。实验组由治疗前(12.5±1.9)mm至治疗后(5.0±1.2)mm,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由治疗前(12.6±2.0)mm至治疗后(8.1±1.1)mm,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的子宫内膜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三)FSH
LH、E2、P值均较用药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以E2、P值下降明显。对照组用药前、后血FSH、LH、E2、P值无明显变化。
三、讨论
米非司酮为人工合成19-去甲基睾酮的衍生物,具有很强的抗孕酮作用。自生产以来,多用于终止妊娠及治疗子宫肌瘤等。近来有研究发现它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都有作用,且对子宫内膜增生亦有调节作用。米非司酮既能作用于下丘脑,抑制黄体生长激素释放激素(LHRH)分泌而影响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分泌,又能直接作用于垂体而抑制FSH、LH分泌[1]。对卵巢功能影响主要表现在能与卵巢中的孕激素受体(PR)结合,直接作用于卵巢抑制卵泡发育及雌激素(E)分泌,也可经抑制FSH、LH分泌而阻止卵泡发育,还可诱导黄体溶解,使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本研究证实了以上观点,实验组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后血性激素FSH、LH、P、E2值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其中P、E2下降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另有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可直接作用于卵巢颗粒细胞促进其凋亡,造成DNA的片断化反应,从而增加闭锁卵泡数,造成闭经。实验组中有11例患者在停药后半年仍闭经,20例月经稀发患者中有8例最终转为闭经。患者用药后是否进入绝经期,关键取决于卵巢内残存卵泡的数量。若残存卵泡数目多,停药后可恢复正常月经周期,而部分患者则表现为月经稀发并逐渐进入绝经期。
, 百拇医药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在体内竞争性结合孕激素受体,故具有较强的抗孕激素作用。在拮抗孕激素的同时,还有非竞争性地抗雌激素作用,故起到了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作用。另外米非司酮还可干扰子宫内膜局部血管生存及其生理功能,从而进一步影响子宫内膜增生。Murphy等的实验证明,在服用米非司酮仅22d后取子宫内膜标本进行形态学分析和细胞有丝分裂评估,见子宫内膜生长抑制,细胞内有丝分裂相对减少。国内祝怀平[2]也在实验中观察到米非司酮能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本实验组也证明了以上观点,应用米非司酮后子宫内膜变薄,且米非司酮控制子宫内膜增生效果强于安宫黄体酮(P<0.05)。实验组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未发现肝功能明显异常者,有3例患者肝功能稍异常,经服用保肝药物后再次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不良反应小的药物,用药机理符合围绝经期的生理改变,可提前诱导绝经,故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有明显的优势,其疗效明显高于安宫黄体酮,适于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叶连红.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杂志,2004,20(3):155-156.
[2]祝怀平.诊断性刮宫术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8(22):4035-4036., 百拇医药(潘文妹)
[关键词]围绝经期功血;米非司酮;安宫黄体酮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功血)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好发于40~55岁,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不规则,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休克,有些顽固性功血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本文通过比较小剂量米非司酮和安宫黄体酮对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效果,以寻找临床上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比较有效的方法。
, http://www.100md.com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患者选自2008年5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围绝经功血患者80例,年龄40~52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4个月~2年。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经量过多或淋漓不尽等。所有患者均行诊刮,排除子宫内膜癌变。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米非司酮组)40例:增殖期子宫内膜15例,单纯性增生25例;对照组(安宫黄体酮组)40例:增殖期子宫内膜19例,单纯性增生21例。两组患者年龄及病程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1、术前检查: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均行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并经B超检查以排除全身器质性疾患及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
2、用药方法:实验组于诊刮后当天口服米非司酮10mg,3次/d,血止后3d减至维持量10mg/天,连服6个月。对照组于诊刮后第15天始每天口服安宫黄体酮10mg,连服10d为1个周期,于撤药后出血第15天按以上方法再次服用安宫黄体酮第2个周期,连服6个周期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服药前、后均测血FSH、LH、P、E2,查肝功能及盆腔B超,且服药期间每个月定时监测肝功能检查。
, 百拇医药
(三)疗效评估
有效:治疗后闭经或月经周期规律、经量明显减少、经期缩短或月经稀发;无效:治疗前、后阴道出血量及时间无明显改变。
(四)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治疗效果
用药6个月后,实验组有11例进入绝经期,20例月经转为稀发,8例周期规律但月经量减少,总有效率为97.5%,随访半年无1例复发,且有8例月经稀发患者转为闭经。对照组有3例进入绝经期,8例月经转为稀发,19例月经转为正常,总有效率为75.0%,随访半年有6例复发,复发率为15.0%。经χ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相比,P均<0.05,差异均有显著性。
, 百拇医药
(二)子宫内膜厚度变化
于治疗前及治疗满6个月停药后2d内行B超检查两组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均不同程度变薄。实验组由治疗前(12.5±1.9)mm至治疗后(5.0±1.2)mm,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由治疗前(12.6±2.0)mm至治疗后(8.1±1.1)mm,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的子宫内膜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三)FSH
LH、E2、P值均较用药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以E2、P值下降明显。对照组用药前、后血FSH、LH、E2、P值无明显变化。
三、讨论
米非司酮为人工合成19-去甲基睾酮的衍生物,具有很强的抗孕酮作用。自生产以来,多用于终止妊娠及治疗子宫肌瘤等。近来有研究发现它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都有作用,且对子宫内膜增生亦有调节作用。米非司酮既能作用于下丘脑,抑制黄体生长激素释放激素(LHRH)分泌而影响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分泌,又能直接作用于垂体而抑制FSH、LH分泌[1]。对卵巢功能影响主要表现在能与卵巢中的孕激素受体(PR)结合,直接作用于卵巢抑制卵泡发育及雌激素(E)分泌,也可经抑制FSH、LH分泌而阻止卵泡发育,还可诱导黄体溶解,使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本研究证实了以上观点,实验组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后血性激素FSH、LH、P、E2值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其中P、E2下降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另有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可直接作用于卵巢颗粒细胞促进其凋亡,造成DNA的片断化反应,从而增加闭锁卵泡数,造成闭经。实验组中有11例患者在停药后半年仍闭经,20例月经稀发患者中有8例最终转为闭经。患者用药后是否进入绝经期,关键取决于卵巢内残存卵泡的数量。若残存卵泡数目多,停药后可恢复正常月经周期,而部分患者则表现为月经稀发并逐渐进入绝经期。
, 百拇医药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在体内竞争性结合孕激素受体,故具有较强的抗孕激素作用。在拮抗孕激素的同时,还有非竞争性地抗雌激素作用,故起到了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作用。另外米非司酮还可干扰子宫内膜局部血管生存及其生理功能,从而进一步影响子宫内膜增生。Murphy等的实验证明,在服用米非司酮仅22d后取子宫内膜标本进行形态学分析和细胞有丝分裂评估,见子宫内膜生长抑制,细胞内有丝分裂相对减少。国内祝怀平[2]也在实验中观察到米非司酮能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本实验组也证明了以上观点,应用米非司酮后子宫内膜变薄,且米非司酮控制子宫内膜增生效果强于安宫黄体酮(P<0.05)。实验组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未发现肝功能明显异常者,有3例患者肝功能稍异常,经服用保肝药物后再次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不良反应小的药物,用药机理符合围绝经期的生理改变,可提前诱导绝经,故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有明显的优势,其疗效明显高于安宫黄体酮,适于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叶连红.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杂志,2004,20(3):155-156.
[2]祝怀平.诊断性刮宫术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8(22):4035-4036., 百拇医药(潘文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