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中旬刊》 > 2012年第1期
编号:12702044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分类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2年第1期
     【摘要】:随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研究的深入,不同患者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针对性的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就本病的分类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发病机制;分类

    【中图分类号】R4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092-03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是一组病因不明,以血液和/或骨髓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cell,EC)持续增多,组织中大量 EC浸润为特征的疾病。1975年Chusid等[1]提出的诊断标准是:(1)外周血EC绝对计数>1.5×109/L,并持续6个月以上;或者少于6个月但伴有器官受损的证据;(2)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EC增多,如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患或其他可引起EC增多的疾病;(3)出现多系统多器官损害。随着HES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的HES亚类被独立出来,同时有效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目前HES有多种分类,其中特别的,突变的FIP1L1-PDGFRA 融合基因并产生一种酪氨酸激酶活性异常增高的融合蛋白[2、3]以及异常T淋巴细胞克隆并产生白细胞介素-5[4]的发现,确定了两个明确定义的HES类型。Fletcher等把HES分为反应性、克隆性和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5]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