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中旬刊》 > 2012年第3期
编号:12700769
冠心病心绞痛的络病论治浅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日 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2年第3期
     【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329-01

    1 络病理论溯源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了络脉的概念,《内经》云:“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并对络脉的循行、生理、病理和治疗进行了较为完备的论述,使络病学理论雏形初现。至后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使络病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提出中风、黄疸、瘀血证、出血证、水肿、痹症等病证均与络脉痹阻有关,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通络为原则,并创立了大黄蛰虫丸、鳖甲煎丸、抵挡汤等活血化瘀通络的名方。至金元时期,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提出:“治风之法,初得之即当顺气,及日久即当活血,此万古不易之至理,惟可以四物汤吞活络丹愈者”,并提出了化痰通络法。经过历代医家的继承与发展,到了清代,络病学说的发展达到了顶峰,著名医家叶天士、王清任、唐容川等均为络病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众医家之中首推叶天士,他首先明确提出了“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理论观点,指出“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病久痛久则入血络”,并创立了辛味通络诸法,认为“络以辛为泄”故其通络之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