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疗的新思路
摘要:利用中医的“吐法”、“下法”、“排痰排气法”、“疏通经络法”治疗一例乳腺癌晚期患者,一年半的时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关键词:乳腺癌;中医
【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343-02
1 概述
乳腺癌是现代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病常与遗传因素等有关,40~60岁之间,即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并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乳腺癌是乳房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作用下,发生了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增生失控,由于大量幼稚化癌细胞的生物行为发生了改变,呈现出无序、无限制的恶性增生,拥挤成团,挤压周围的正常组织,破坏乳房的正常组织结构,并且细胞连续松散,癌细胞很容易脱落游离,随血液或淋巴液等播散全身,经常有肺转移、脑转移、骨转移等全身重要脏器的转移直接威胁人的生命,因此,乳腺癌是严重危及人体生命的恶性肿瘤。
, 百拇医药
当今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对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策略是采用综合治疗。笔者尝试利用中医的“吐法”、“下法”、“排痰排气”、“疏通经络法”治疗一例乳腺癌晚期患者,一年半的时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 从治疗一例乳腺癌患者得到的新思路
典型病例:王蜀蓉,女,46岁,2010年4月20日,就诊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远程医疗中心定点合作医院成都蜀都乳腺医院。双乳彩色超声所见:左乳见一巨大实性团块,形态不规则,实质回声不均匀,部分区域侵及皮肤,CDFI:团块内及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WPS:21.5cm/s,RI:1.41。右乳10点钟位置距乳头4cm处见大小约2.99×1.68cm实性团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实质回声不均,CDFI:团块内及周边可见血流信号,10点钟位置距乳头3cm处腺体层深部可见大小约1.19×0.47cm,囊性暗区。左锁骨上可见大小约0.76×0.62cm淋巴结回声;锁骨下见大小约0.81×0.48cm淋巴结回声,髓质消失。双腋窝见数个髓质消失的淋巴结回声,左侧大者1.07×0.85cm,右侧大者0.88×0.86cm。提示:双乳Ca;右乳囊性暗区;双腋下及左锁骨下淋巴结转移。腹部+妇科彩超提示:肝血管瘤;子宫肌瘤。诊断为乳腺癌(晚期),腋淋巴锁骨转移。建议保守治疗。
, 百拇医药
5月4日,我们接诊时症状:面色黧黑,胸部疼痛减轻,双乳不对称,左乳房巨大肿物,深褐色,形状不规则,质硬,粘连不活动,中心溃破出水,异味,右乳房多个实性结节。双侧腋窝、左锁骨下淋巴结肿大 质硬 聚集成块。
笔者利用传统中医的“吐法”、“下法”、“排痰排气法”、“疏通经络法”,辅以中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和胃、固本培元等,经过一年半的精心治疗,现患者胸痛消失,偶见气促,双乳实性团块由肿胀、溃脓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化,腋下淋巴组织钙化,锁骨下肿大的淋巴结恢复正常,肝血管瘤、子宫肌瘤消失。
治疗方法介绍:
2.1 排痰排气法:通过刺激局部穴位,按揉天突穴,使经气运行,五脏六腑活力调动起来,从而使体内的痰和浊气排出体外。
2.2 疏通经络法:通过拍打上肢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心肺上焦气机通畅,使聚集于乳房、腋下的大量幼稚细胞疏散,从而使正常细胞的功能恢复正常。
, 百拇医药
3 讨论
中医学对乳腺癌病机的认识多从整体出发,根据脏腑经络学说进行辨证分析,认为多数乳岩患者具有情志抑郁或刺激史,致肝气郁滞、横逆犯脾、气郁痰结、经络不通[1]。肿瘤多属中医癥结、积块及瘿瘤、岩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肿物赘生于人体,质硬如石,形状不规则的称为岩(癌)。
3.1 正气虚弱: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多归之于体虚,因正气虚弱,又感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之邪,或伤于饮食情志而发病,古籍中曾有“乳岩乃阴极阳衰”的记载。《黄帝内经·九针论篇》曰:“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也。”提出正气不足六淫外邪停留经络而成瘤病。《诸病源候论》曰:“有下于乳者,其经虚,为正气不足,则血色结……,结核如石。”明确指出体虚致病的病机,正气不足,外邪乘虚入内,结聚于乳络,阻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停,痰浊内生,乳癌乃成。
3.2 痰浊、气机阻滞:中医认为痰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之痰指肺部渗出物及呼吸道、口腔分泌物;广义之痰泛指脏腑气血失和,由津液凝聚变化而成的致病因素,是某些病变器官和组织间积有的黏液类物质。它是一种黏稠状的病理产物,又是一种有形的致病因素。《景岳全书》曰:“痰即人身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而“痰则无处不到,水谷不化而停为饮者,其病全由脾胃,无处不到而化为痰者,凡五脏之伤皆能致之”,所以先天不足,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起居失常,劳逸过度等诸多原因均可导致痰浊的产生。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指出“积着,有形之邪,或食,或痰,或血,积滞成块”;张景岳曰:“痰涎皆本气血,若化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气血即成痰”人体一旦有痰生成,便会停留于脏腑,或散布于血脉,或流注于经络,或凝滞于脑窍,而发生各种痰病。故古代医家常将一些难以诊疗的疾病称为“痰”病,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有“百病多由痰作崇”之说。痰浊生成后,由局部向周围浸渍蔓延,积于脏腑,流注脉络,使局部微环境发生变化,更易阻滞气机的运行[2]。《疡科心得集》曰“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疲血,浊气痰滞而成。”所以,痰湿为患,多因外感邪气、内伤七情,脏腑功能失调,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聚湿成痰,以致痰热博结、经络闭塞、气机阻滞日久,结聚于乳中而成本病。
, 百拇医药
癌症致死的原因,乃是呼吸通道堵塞,气机壅闭而引起内脏衰竭,继而走向死亡,现代中西医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呼吸通道的问题和痰湿的阻塞问题,而使得癌症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乳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痰浊、瘀血将乳腺周围的经络通道阻塞、浊气壅塞、气机郁闭,致使乳腺细胞及周围脏器的正常细胞没有了活动的空间,必然导致经络的堵塞和细胞的坏死。
我们传统的中医对此问题早已有了明确的阐述:肺主皮毛,肺朝百脉。《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用“吐法”、“下法”、“排痰排气法”、“疏通经络法”解决了津液、血液的通道问题,使肺的宣肃功能正常,水津四布。从而也给我们现代医学治疗癌症提示了一条新思路,通过中医的方法提高患者本身的抗病能力,使体内的无形之痰转化为有形之痰,积聚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同时也解决了呼吸通道和痰湿的问题,使堵塞的经络疏通,气血运行正常,细胞有了活动的空间,坏死的细胞自然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所谓的癌症就变成了普通的外科疖肿。
这种传统的方法不用手术、放疗、化疗,也就消除了手术、放疗、化疗给人带来的痛苦,是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一种新尝试,有待于得到更多患者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杨秋莉,王学芬,张向农.古代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5(16)(5):437-438
[2] 俞珊,魏品康,许玲,等.癌痛从痰论治探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5,(16)(1):45-46, 百拇医药(刘艳辉 李超英)
关键词:乳腺癌;中医
【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343-02
1 概述
乳腺癌是现代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病常与遗传因素等有关,40~60岁之间,即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并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乳腺癌是乳房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作用下,发生了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增生失控,由于大量幼稚化癌细胞的生物行为发生了改变,呈现出无序、无限制的恶性增生,拥挤成团,挤压周围的正常组织,破坏乳房的正常组织结构,并且细胞连续松散,癌细胞很容易脱落游离,随血液或淋巴液等播散全身,经常有肺转移、脑转移、骨转移等全身重要脏器的转移直接威胁人的生命,因此,乳腺癌是严重危及人体生命的恶性肿瘤。
, 百拇医药
当今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对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策略是采用综合治疗。笔者尝试利用中医的“吐法”、“下法”、“排痰排气”、“疏通经络法”治疗一例乳腺癌晚期患者,一年半的时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 从治疗一例乳腺癌患者得到的新思路
典型病例:王蜀蓉,女,46岁,2010年4月20日,就诊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远程医疗中心定点合作医院成都蜀都乳腺医院。双乳彩色超声所见:左乳见一巨大实性团块,形态不规则,实质回声不均匀,部分区域侵及皮肤,CDFI:团块内及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WPS:21.5cm/s,RI:1.41。右乳10点钟位置距乳头4cm处见大小约2.99×1.68cm实性团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实质回声不均,CDFI:团块内及周边可见血流信号,10点钟位置距乳头3cm处腺体层深部可见大小约1.19×0.47cm,囊性暗区。左锁骨上可见大小约0.76×0.62cm淋巴结回声;锁骨下见大小约0.81×0.48cm淋巴结回声,髓质消失。双腋窝见数个髓质消失的淋巴结回声,左侧大者1.07×0.85cm,右侧大者0.88×0.86cm。提示:双乳Ca;右乳囊性暗区;双腋下及左锁骨下淋巴结转移。腹部+妇科彩超提示:肝血管瘤;子宫肌瘤。诊断为乳腺癌(晚期),腋淋巴锁骨转移。建议保守治疗。
, 百拇医药
5月4日,我们接诊时症状:面色黧黑,胸部疼痛减轻,双乳不对称,左乳房巨大肿物,深褐色,形状不规则,质硬,粘连不活动,中心溃破出水,异味,右乳房多个实性结节。双侧腋窝、左锁骨下淋巴结肿大 质硬 聚集成块。
笔者利用传统中医的“吐法”、“下法”、“排痰排气法”、“疏通经络法”,辅以中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和胃、固本培元等,经过一年半的精心治疗,现患者胸痛消失,偶见气促,双乳实性团块由肿胀、溃脓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化,腋下淋巴组织钙化,锁骨下肿大的淋巴结恢复正常,肝血管瘤、子宫肌瘤消失。
治疗方法介绍:
2.1 排痰排气法:通过刺激局部穴位,按揉天突穴,使经气运行,五脏六腑活力调动起来,从而使体内的痰和浊气排出体外。
2.2 疏通经络法:通过拍打上肢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心肺上焦气机通畅,使聚集于乳房、腋下的大量幼稚细胞疏散,从而使正常细胞的功能恢复正常。
, 百拇医药
3 讨论
中医学对乳腺癌病机的认识多从整体出发,根据脏腑经络学说进行辨证分析,认为多数乳岩患者具有情志抑郁或刺激史,致肝气郁滞、横逆犯脾、气郁痰结、经络不通[1]。肿瘤多属中医癥结、积块及瘿瘤、岩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肿物赘生于人体,质硬如石,形状不规则的称为岩(癌)。
3.1 正气虚弱: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多归之于体虚,因正气虚弱,又感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之邪,或伤于饮食情志而发病,古籍中曾有“乳岩乃阴极阳衰”的记载。《黄帝内经·九针论篇》曰:“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也。”提出正气不足六淫外邪停留经络而成瘤病。《诸病源候论》曰:“有下于乳者,其经虚,为正气不足,则血色结……,结核如石。”明确指出体虚致病的病机,正气不足,外邪乘虚入内,结聚于乳络,阻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停,痰浊内生,乳癌乃成。
3.2 痰浊、气机阻滞:中医认为痰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之痰指肺部渗出物及呼吸道、口腔分泌物;广义之痰泛指脏腑气血失和,由津液凝聚变化而成的致病因素,是某些病变器官和组织间积有的黏液类物质。它是一种黏稠状的病理产物,又是一种有形的致病因素。《景岳全书》曰:“痰即人身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而“痰则无处不到,水谷不化而停为饮者,其病全由脾胃,无处不到而化为痰者,凡五脏之伤皆能致之”,所以先天不足,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起居失常,劳逸过度等诸多原因均可导致痰浊的产生。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指出“积着,有形之邪,或食,或痰,或血,积滞成块”;张景岳曰:“痰涎皆本气血,若化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气血即成痰”人体一旦有痰生成,便会停留于脏腑,或散布于血脉,或流注于经络,或凝滞于脑窍,而发生各种痰病。故古代医家常将一些难以诊疗的疾病称为“痰”病,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有“百病多由痰作崇”之说。痰浊生成后,由局部向周围浸渍蔓延,积于脏腑,流注脉络,使局部微环境发生变化,更易阻滞气机的运行[2]。《疡科心得集》曰“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疲血,浊气痰滞而成。”所以,痰湿为患,多因外感邪气、内伤七情,脏腑功能失调,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聚湿成痰,以致痰热博结、经络闭塞、气机阻滞日久,结聚于乳中而成本病。
, 百拇医药
癌症致死的原因,乃是呼吸通道堵塞,气机壅闭而引起内脏衰竭,继而走向死亡,现代中西医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呼吸通道的问题和痰湿的阻塞问题,而使得癌症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乳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痰浊、瘀血将乳腺周围的经络通道阻塞、浊气壅塞、气机郁闭,致使乳腺细胞及周围脏器的正常细胞没有了活动的空间,必然导致经络的堵塞和细胞的坏死。
我们传统的中医对此问题早已有了明确的阐述:肺主皮毛,肺朝百脉。《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用“吐法”、“下法”、“排痰排气法”、“疏通经络法”解决了津液、血液的通道问题,使肺的宣肃功能正常,水津四布。从而也给我们现代医学治疗癌症提示了一条新思路,通过中医的方法提高患者本身的抗病能力,使体内的无形之痰转化为有形之痰,积聚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同时也解决了呼吸通道和痰湿的问题,使堵塞的经络疏通,气血运行正常,细胞有了活动的空间,坏死的细胞自然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所谓的癌症就变成了普通的外科疖肿。
这种传统的方法不用手术、放疗、化疗,也就消除了手术、放疗、化疗给人带来的痛苦,是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一种新尝试,有待于得到更多患者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杨秋莉,王学芬,张向农.古代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5(16)(5):437-438
[2] 俞珊,魏品康,许玲,等.癌痛从痰论治探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5,(16)(1):45-46, 百拇医药(刘艳辉 李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