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中旬刊》 > 2012年第6期
编号:12279274
中医脾胃论的现代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2年第6期
     摘要:目的:通过中医脾胃论应用对相关病症的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2月年应用脾胃论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症状进行辩证阐述,通过黄芪、人参、炙甘草、升麻、白术、当归等组成补中益气方,对患者进行调整治疗,标本兼治,最终达到临床与理论想结合。结果:通过对尿道综合征、耳症、肺腑之症的相关治疗发现益中补气调和之法对患者病之本源的治疗可达到满意疗效,也可缓解和消退临床症状,使患者纳化有偿,升降有序,进行补气升阳的治疗。结论:脾胃中焦所居,为身体之本,气之枢纽处可清出上窍,浊泄下窍,腠理出清阳,五脏走阴邪,脾胃健合,运化归一,调脾胃之实症,治他处之疾。

    关键词:脾胃调和;清上浊下;现代临床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023-01

    1 病症机理论述

    火气上升与元气相抵,调和失当,脾胃之气虚且下型于肾脏,此为阴火乘土位。情绪变化使肝火旺盛,气之余,木旺而生肝火,如下元有亏则使肾脏受累及,若阴血不足则产生虚火于脏器[1]。火与元气乃正邪之争故而脾胃气虚外邪入主产生病症。“伤脾胃,泄真气,久不回升”陷于损杀之气,而百病起,亦因久升不降生病。气机失调[2]。脾无清升,胃无浊降,使病患产生头晕眩、时呕吐、泄泻难止,九窍不通。胃气有变殃及五官,使得口、鼻、眼、耳等俱病,脾胃气虚,五脏气血不足上至头目,阴火上炎,邪将入空窍之位,耳目等受其影响[3]。再者因脾胃为重中之重,一旦失调必影响其他腹脏,若脾胃虚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