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中旬刊》 > 2013年第12期
编号:12677142
试论超声图像在肝包虫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1日 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3年第12期
     摘要:目的:通过超声图像临床对肝包虫病患者进行诊断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制,为治疗该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我院近 5 年内的 26 例肝包虫病患者进行超声图像临床诊断,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6 例患者的超声诊断分析中,25 例显示肝大,另外 1 例显示囊肿,肝大不十分明显,临床上根据对肝包虫病的分类,对其病灶分为五种类型,临床上表现出并发病的超声所见也不尽相同。结论:肝包虫病在农村地区发生的概率表现为牧区多见,且早期并无明显发病症状,病变发展缓慢,因而也不容易发现,但临床上超声检查,能够直接显示出患者的病理声像图特征,因而在临床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肝包虫病; 超声图像; 包虫囊肿; 肝包虫; 声像; 超声; 囊肿

    【中图分类号】R53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072-02

    肝包虫病是由于在患者体内的细粒棘球绦虫卵感染而引起的寄生虫病。在临床上多常见于在患者肝内形成单房性包虫囊肿,近年来的超声显像已经成为此种病的主要检查手段。为此,我院结合实际对26例该病发病情况及其机制进行了分析诊断。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近5年内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具有肝包虫病患者进行随机抽取26例,讨论其超声声像图特征。26例肝包虫病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最小者8岁,年龄最大者60岁,平均年龄42岁。

    1.2临床表现:26例肝包虫病患者中临床表现右上腹胀痛不适20例,上腹部肿块13例,发热5例,黄疸2例。合并肺、腹和盆腔包虫囊肿5例,与犬和羊有密切接触史21例。

    1.3研究方法:在临床抽取的26例患者中有4例于3~14年前有包虫囊肿切除手术史,21例曾经做为包虫囊液皮肤试验(Casoni试验),其中阳性为15例,占据做试验总数的71%,临床上选择超声仪器装置为EUB-22型,Aloka SSD-256型线阵实时超声仪和SSD-120型手动超声仪,探头频率为3.0,3.5和2.25MHz。

, 百拇医药     2结果

    2.1超声检查所见:在临床被检查的26例肝包虫病患者中,有25例显示肝大,另外1例显示囊肿为2.5cm,肝大并不明显。26例肝包虫病患者中有3例表现为多发性的单囊。临床上超声显示共有30个病变,其中位于右叶者临床表现出有17例,占总数的65.4%;位于左叶者临床表现出有4例,占据总数的15.4%,两叶受侵表现出5例,占据总数的19.2%。其中病变直径<5cm者3个,占据总数的11.5%;病变直径在5~10cm的表现出有7个,占据总数的26.9%;>10cm的有20个,占据总数的66.7%,其中最大的可达20cm×16cm。合并脏器穿破者6例,其中腹、盆腔穿破者3例,胆系穿破者2例,胸腔穿破者1例。

    2.2肝包虫病的声像图分类:目前国外学者已经对于肝包虫病根据其声像学进行了超声分类,据此结合我们进行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分类可以表现的型号及其例子如下:Ⅰ型13例。在囊壁增厚或者呈现出双层结构的母囊内有数目不定、大小不等的小囊,即含子囊包虫。常常可以见到小囊在囊液中漂游,底壁可以见到囊砂沉积回声,囊壁上常常可以见到钙化强的回声;Ⅱ型4例。在肿大的肝脏内仅见单发囊肿,多数呈现出边界清楚的无回声液性区,内部无小囊,即无子囊包虫,其后壁回声增强,壁的厚薄与病程相关,多见增厚,偶见内囊膜呈不同程度的分离,并在囊液中出现浮动的现象。内囊膜破裂后完全分离脱落则皱折卷曲在囊液中漂游呈现出“水百合花”超声图征象;Ⅲ型5例。肝内见彼此分离或相连的多个囊肿,即为肝内多发包虫囊肿或外生性子囊的表现。多发包虫囊肿因病程不同可具有多种类型的图像特征,其中1例1个囊肿为Ⅱ型,另外1个囊肿为Ⅳ型。外生性子囊可以表现为大的母囊外有数个小囊,当子囊快速生长时,由于外囊的压力,被包裹在一个大囊内的子囊可以呈现出不规则的变形。
, http://www.100md.com
    3讨论

    肺包虫病,也叫肺棘球绦虫囊肿,多数情况发生于一些牧区,在我国主要以新疆、青海、甘肃以及内蒙等地较为常见,而我市近些年来,牧业发展较快,且与内蒙相距不远,因此,其发生情况也偶尔遇见。临床上早期并无特殊症状发生,病情变化也发展比较缓慢,因此也往往不容易被早期发现。在本组调查分析研究中,病程最长的表现出长达27年。临床上诊断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是超声能够直接显示肝包虫病理的声像图特征,因而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肝包虫病的典型声像图特征和超声诊断价值:①在本组26例肝包虫病患者经过超声检查发现肝包虫肿块图像显示为囊性病变者有24例,其中大囊内有小囊为肝包虫囊肿特征性声像图,临床上为多发子囊成熟的表现。子囊多的时候可以呈现出蜂窝状集聚在母囊内。临床上发现子囊图像就可以确诊为包虫囊肿。本组13例超声诊断完全符合。其中有2例子囊呈现出实性强回声团,这与国外的一些医学专家学者所报道的相同,在临床实践上,该2例均未见到明显内囊膜的回声,我们考虑到可能是由于内囊膜脱落折叠而形成的。②肝内多发包虫囊肿若具有包虫囊肿各型的声像图特征,也有诊断价值,本组有5例超声诊断与之相符合。③经过超声诊断确诊的有21例,囊壁增厚者20例,其中12例呈现为境界清楚、强回声的双层结构囊壁结构,为外囊纤维包膜和内囊膜构成。包虫囊壁易发生钙化,手术时见到1例2.5cm的小囊肿囊壁已经部位钙化,但超声诊断未能发现。囊壁钙化表现为点状、内面不平整的片状或不规则团块状回声,在各种类型均可发生,钙化明显时可形成如鸡蛋壳状。钙化厚而致密的部分一般出现声影,也可无声影而容易遗漏,应当予以重视。本组26例中经手术及X线检查证实囊壁钙化15例,超声仅发现10例。偶见内囊膜呈现出局限性或广泛性分离,用实时超声可以观察到内囊膜分离后在囊液中浮动的带状回声,破裂后脱落的内囊膜部分可以外翻,表面上显示不光整,上述囊壁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诊断意义。④本组有12例囊内出现漂游的点状或者成簇状强回声沉积物,系包虫砂的表现,改变体位或者探头加压可见沉积物移动,临床上此征象有助于诊断。⑤肝包虫病并发症临床上表现主要为感染及囊肿穿破邻近脏器,超声对包虫病并发症的诊断较灵敏。本组1例可见肝右叶15cm×20cm囊肿与右肝管相通,肝外胆管扩张,内有大量浮动的强回声斑点,胆囊内也有子囊回声,该患者以胆绞痛、黄疸,发热急诊入院,手术证实肝包虫囊肿破入胆管致胆道梗阻。另外1例破入胸腔,横隔膜已经显示不清楚,肝包虫囊肿与胸腔内回声团相连,手术证实为包虫囊肿继发感染破入胸腔。

    参考文献

    [1]程君,段学军.肝包虫病的超声图像分析探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3(11):829-831

    [2]徐明谦,于兰,何晓齐,等.肝包虫病并发症的B超诊断[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5,4(6):260-263, http://www.100md.com(阳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