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对于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罗哌卡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7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分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处理措施,3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给予患者罗哌卡因,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术后1h、术后6h、术后12h以及术后24h中,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中,实验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罗哌卡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疼痛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019-0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属于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是现阶段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手术往往会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而术后疼痛不但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影响了手术治疗的效果,因此必须要采用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1]。本次研究了7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析了罗哌卡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中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所收治7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均为3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35例患者,男患者20例,女患者15例,患者的年龄在22~74岁;平均年龄(47.36±11.82)岁;35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患者19例,女患者16例,患者的年龄在23~76岁;平均年龄(48.62±10.51)岁;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同样的手术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给予患者切口处浸润1.0%罗哌卡因,对照组则不予处理;在手术结束后,给予两组患者静脉注射昂丹司琼进行止吐。
1.3 评定标准
采用国际通用疼痛量表(NRS)对患者术后1h、术后6h、术后12h以及术后24h的疼痛情况;同时对比两组镇痛药物的使用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
1.4 统计学方法
将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此次研究中得出的所有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此后,采用SPPS 21.0统计学软件对所涉及的所有资料进行最终的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用百分数(%)作为两组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选用X2作为检验方法,选用t作为两组计数资料(x+s)的检验手段,最后,P﹤0.05。因此,两组间相关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术后1h、术后6h、术后12h以及术后24h的疼痛评分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后,实验组患者在术后共使用了5次镇痛药物,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43%(11/35);对照组患者术后共使用了20次镇痛药物,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29%(12/35);由此可见,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不大;而实验组患者在镇痛药物使用次数中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腔镜手术类型,其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康复快等特点,是现阶段胆囊切除术治疗中的金标准;但手术往往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从而使得患者出现术后疼痛情况[3];造成术后疼痛发生的原因包含了多个方面,其中电刀损伤、胆汁刺激、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以及腹膜刺激均会导致患者出现术后疼痛发生。而术后疼痛不但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术后的镇痛就显得尤为重要。罗哌卡因属于一种新型的局部麻醉药物,中文别名:(-)-S)-N-(2,6-二甲基苯基)-1-正丙基哌啶-2-甲酰胺盐酸盐一水合物;(s)-罗哌卡因盐酸盐;(S)-1-丙基-2',6'-二甲基苯胺甲酰基哌啶单盐酸盐;N-(2,6-二甲基苯基)-1-正丙基哌啶-2-甲酰胺盐酸盐;(S)-1-丙基-2',6'-二甲基苯胺甲酰基哌啶单盐酸盐;该药物在术后镇痛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罗哌卡因能够有效抑制钠离子通道,阻断神经递质的传递,从而产生可逆性的阻滞,进而达到镇痛的效果;同时,罗哌卡因还能够引起患者外周血管的收缩,促进切口对于麻醉药物的吸收,且其镇痛的时间长达5h左右,涵盖了腹腔镜术后切口疼痛的高峰时期[4];此外,该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患者心脏的毒性较小,不易产生不良反应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不同术后镇痛措施后,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h、术后6h、术后12h以及术后24h的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实验组患者术后镇痛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大,而对照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比于常规处理措施,罗哌卡因局部麻醉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孟佳骝,钟红辉,杨武.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快通道麻醉中罗哌卡因的效果分析[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01):89- 90.
[2]姜景卫,鲁华荣,周召文,黄建波. 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局部麻醉预处理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男性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07):72-75.
[3]孙金春. 应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镇痛作用分析[J]. 中國医药科学,2017,7(09):239-241.
[4]张永康,廖晓锋. 罗哌卡因超前镇痛用于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效果[J]. 中国临床医学,2015,22(03):367-369., 百拇医药(谭玲)
关键词:罗哌卡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疼痛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019-0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属于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是现阶段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手术往往会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而术后疼痛不但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影响了手术治疗的效果,因此必须要采用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1]。本次研究了7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析了罗哌卡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中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所收治7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均为3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35例患者,男患者20例,女患者15例,患者的年龄在22~74岁;平均年龄(47.36±11.82)岁;35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患者19例,女患者16例,患者的年龄在23~76岁;平均年龄(48.62±10.51)岁;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同样的手术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给予患者切口处浸润1.0%罗哌卡因,对照组则不予处理;在手术结束后,给予两组患者静脉注射昂丹司琼进行止吐。
1.3 评定标准
采用国际通用疼痛量表(NRS)对患者术后1h、术后6h、术后12h以及术后24h的疼痛情况;同时对比两组镇痛药物的使用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
1.4 统计学方法
将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此次研究中得出的所有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此后,采用SPPS 21.0统计学软件对所涉及的所有资料进行最终的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用百分数(%)作为两组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选用X2作为检验方法,选用t作为两组计数资料(x+s)的检验手段,最后,P﹤0.05。因此,两组间相关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术后1h、术后6h、术后12h以及术后24h的疼痛评分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后,实验组患者在术后共使用了5次镇痛药物,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43%(11/35);对照组患者术后共使用了20次镇痛药物,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29%(12/35);由此可见,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不大;而实验组患者在镇痛药物使用次数中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腔镜手术类型,其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康复快等特点,是现阶段胆囊切除术治疗中的金标准;但手术往往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从而使得患者出现术后疼痛情况[3];造成术后疼痛发生的原因包含了多个方面,其中电刀损伤、胆汁刺激、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以及腹膜刺激均会导致患者出现术后疼痛发生。而术后疼痛不但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术后的镇痛就显得尤为重要。罗哌卡因属于一种新型的局部麻醉药物,中文别名:(-)-S)-N-(2,6-二甲基苯基)-1-正丙基哌啶-2-甲酰胺盐酸盐一水合物;(s)-罗哌卡因盐酸盐;(S)-1-丙基-2',6'-二甲基苯胺甲酰基哌啶单盐酸盐;N-(2,6-二甲基苯基)-1-正丙基哌啶-2-甲酰胺盐酸盐;(S)-1-丙基-2',6'-二甲基苯胺甲酰基哌啶单盐酸盐;该药物在术后镇痛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罗哌卡因能够有效抑制钠离子通道,阻断神经递质的传递,从而产生可逆性的阻滞,进而达到镇痛的效果;同时,罗哌卡因还能够引起患者外周血管的收缩,促进切口对于麻醉药物的吸收,且其镇痛的时间长达5h左右,涵盖了腹腔镜术后切口疼痛的高峰时期[4];此外,该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患者心脏的毒性较小,不易产生不良反应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不同术后镇痛措施后,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h、术后6h、术后12h以及术后24h的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实验组患者术后镇痛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大,而对照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比于常规处理措施,罗哌卡因局部麻醉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孟佳骝,钟红辉,杨武.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快通道麻醉中罗哌卡因的效果分析[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01):89- 90.
[2]姜景卫,鲁华荣,周召文,黄建波. 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局部麻醉预处理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男性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07):72-75.
[3]孙金春. 应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镇痛作用分析[J]. 中國医药科学,2017,7(09):239-241.
[4]张永康,廖晓锋. 罗哌卡因超前镇痛用于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效果[J]. 中国临床医学,2015,22(03):367-369., 百拇医药(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