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上旬刊)》 > 20185
编号:13588435
推行餐后血脂测定的必要性及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1日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85
     【摘 要】目前血脂测定全都是在空腹状态测定的,可是人们大部分时间是餐后状态,参考餐后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讨论餐后血脂测定的必要性及临床意义.对高危人群筛查餐后血脂并积极治疗,是否能有效减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对餐后血脂测量规范制定的需求。

    【关键词】餐后血脂;临床意义;标准

    【中图分类号】R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229-02

    多年来,人们对血脂异常即高血脂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空腹阶段,到医院化验血脂时,也一般是在清晨空腹状态下完成测定的。其实,人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16~18小时)都处于餐后状态,所以空腹血脂情况可能不能反映真实日常血脂水平及相关心血管疾病风险,餐后血脂的测定更能反应一个人的血脂代谢状况,对于老年人血脂是一个重要的健康指标。

    早在70年代美国康耐尔大学营养系主任Zilversmit教授等人就提出“餐后阶段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时期”这一论断(1),但一直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餐后高血脂是进餐后人体血液中的脂类物质总量或部分高出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理状态。

    血脂代谢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功能,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有研究认为脂肪负荷餐后TRL清除延迟引起循环血液中TG水平及乳糜微粒残粒的增加和积累,以及HDL水平持续降低是AS形成和发展的又一危险因素。因此。了解血脂代谢情况是老年人的健康保健中一个重要的保健项目。

    临床上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前三者多采用直接检测,LDL-C可直接检测也可通过公式计算(Friedewald公式)获得。其他项目如: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a)[Lp(a)]的临床应用价值也日益受到关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是指HDL-C以外其他脂蛋白中含有的胆固醇总和,可通过公式(non-HDL-C=TC-HDL-C)计算获得,而无需额外检测。

    目前大多数血脂测定的方法还是采用空腹血测定,而且要求测定前3-7d控制饮食,不能吃高脂食物。但是国外有研究表明: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并不在空腹情况下,而且人体大多数时候是处于非空腹状态。所以,空腹血脂的测定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血脂代谢情况,也不能反映因高血脂引起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危险性。而且动脉硬化(AS)的形成与餐后脂代谢状态相关,空腹TG正常伴餐后TG增高对促进餐后血脂测定对了解人的血脂代謝状况和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没有证据支持空腹优于餐后血脂检测,空腹检测似乎更多的是历史原因、习惯使然,然而多项研究证实了餐后血脂检测的准确性及价值。同时餐后检测更为便利、经济,可大幅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高血脂对身体非常有害,常被人们称之为“无声的杀手”。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使血流变慢,并可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聚集增大,可导致血管狭窄,严重时堵塞血管、血流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会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高血脂还可引发高血压(2),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火,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与癌症的发病也有关联。

    有文献报道,在健康人群中存在餐后高脂血症,它不仅损害正常人的血管内皮功能,而且会加重已有血管内皮的损伤。餐后甘油三酯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强度独立并高于空腹甘油三酯水平,餐后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并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血栓形成。近期一系列研究证实,餐后高脂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有研究对受试者进行脂肪餐负荷试验,并动态观测餐前及餐后8小时内的血清甘油三酯浓度,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排除了年龄、性别、基础代谢率(BMI)及吸烟等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混杂影响后,餐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冠心病仍呈显著正相关。

    餐后高脂血症对健康的危害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那么,哪些人需查餐后血脂呢?如何发现餐后高甘油三脂血症呢?一般认为,对血脂正常的中年以上人群,特别伴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应检测餐后血脂。通常是让病人吃高脂肪餐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抽血,化验甘油三酯浓度。根据血脂水平判断餐后是否增高。目前脂肪餐无标准配方且无评价餐后高血脂的标准,国内一般以餐后6小时甘油三酯仍高于空腹水平,作为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诊断标准。但餐后TG水平>5 mmol/L、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或有早发ASCVD家族史者、高甘油三酯血症所致胰腺炎者,空腹血脂检测仍可能是首选。

    对餐后高血脂应及早干预,防治结合;重点在防,无病防病,有病防进展。科学家们正不断致力于寻求能有效控制餐后高脂血症的方法,主要是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

    首先采取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善以及影响因素的控制:定期检查身体;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工作压力,戒烟限酒,多做运动;调整饮食习惯,少吃肥肉,少吃煎炸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建议多吃白肉,如鸡、鱼; 煮食宜用植物油,少吃如汉堡包类的快餐;蔬菜类中如大蒜、灵芝、香茹、韭菜等,都有减低血脂的作用,不过,必须长期坚持,才有效果。

    药物治疗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其他还有胆酸螯合剂及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在医生指导下,正确选择药物和科学地调整药物剂量才是纠正高血压、高血脂的正确有效的措施。(3)

    餐后血脂的测定,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我们的研究主要在于探讨,所以急需制定统一的标准,餐后血脂的正常参考值也需要制定,我们才能根据老年人空腹与餐后血脂的对比以及其他体检指标对其进行健康保健工作。

    参考文献

    [1].ZilversmitDB.Atherogenesis:Apostprandialphenomenon[J].Circulation,1979,60:473

    [2]赵水平,临床血脂100问,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2-106

    [3]胡大一,仝其广,开展中国胆固醇教育,搞好我国血脂异常防治[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6):2-4, http://www.100md.com(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