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及护理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及护理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予以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及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仅予以生命体征监测、影像学检查等常规监测。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术后第3天起,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颅内压更低,术后第7天起,研究组GCS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预后不良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及护理更有利于及时评估病情变化,予以及时、有效治疗,临床价值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2-0126-01
重型颅脑损伤多见于车祸、工伤事故,系外界暴力作用头部所致,临床表现以意识不清、颅内压迅速升高等症状为主,致残率及死亡率极高。目前临床治疗多以急诊开颅手术为主,但是术后极易合并各类继发性脑损伤症状,严重影响预后质量。而在常规治疗中,多在继发症状发生后再予以颅脑CT检查,不利于及时了解病情变化,难以及时予以救治[1]。而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可准确反应病情,可更好监控患者病情变化。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评估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临床价值。以下为研究过程回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9.57±13.26)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0.12±13.51)岁。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病例纳入标准[2]:(1)经颅脑CT检查确诊;(2)明确外伤史;(3)GCS低于8分;(4)符合手术指征;(5)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1)原发性脑干损伤;(2)多发伤或复合伤;(3)血液性疾病;(4)无法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在全麻下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行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等常规监测。
1.2.2 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仪器:Codman颅内压监测仪(美国强生公司),于侧脑室穿刺,连接压力传感器,持续观察ICP,根据颅内压改变调整治疗方案。加用系统化护理干预,1.3评判标准[3]
记录两组术后第1天、3天、7天、10天颅内压及GCS评分变化。根据GOS评分法进行预后评估,分为恢复良好、轻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5个等级,后3个等级均视为预后不良。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進行数据处理。P < 0.05定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术后不同时间点颅内压及GCS评分比较
2.2 预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部分患者可因手术因素而出现血流量减少异常、颅内压升高等继发症状,致使脑组织处于极度缺血状态,预后极差。因此,术后持续监测、病情评估及护理干预成为临床重点研究对象。在以往治疗过程中,多借助生命体征变化、瞳孔改变、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变化进行病情评估,发生异常症状后方予以CT等影像学检查进一步确定。但是,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极快,此类监测方式极易贻误最佳治疗时间,而通过有创颅内压监测可对颅内压进行持续监测,从而准确掌握颅内压水平变化,对早期防治具有积极意义[4]。再辅以相关护理干预手段,可进一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治疗效率。杜长虹[5]研究指出,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及护理干预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降低病死率。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第3天起,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颅内压更低,术后第7天起,研究组GCS评分更高,(P<0.05)。提示研究组临床表现更好,这可能与持续有创颅内监测及护理可更好判断病情变化有关。另一组数据显示,研究组预后不良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研究组治疗效果更好。与上述研究结论相吻合。
综上所述,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及护理更有利于及时评估病情变化,予以及时、有效治疗,临床价值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史忠岚,卢培刚,袁绍纪,等.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救治的临床意义[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5,20(04):1049-1050.
[2]叶春芬,王坤玉.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08-110.
[3]陈萍,梁琬屏,杨柳枝,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意义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4):401-402.
[4]杨佳明,熊剑.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仪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11):301-302.
[5]杜长虹.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2(33):96., 百拇医药(韩丽)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2-0126-01
重型颅脑损伤多见于车祸、工伤事故,系外界暴力作用头部所致,临床表现以意识不清、颅内压迅速升高等症状为主,致残率及死亡率极高。目前临床治疗多以急诊开颅手术为主,但是术后极易合并各类继发性脑损伤症状,严重影响预后质量。而在常规治疗中,多在继发症状发生后再予以颅脑CT检查,不利于及时了解病情变化,难以及时予以救治[1]。而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可准确反应病情,可更好监控患者病情变化。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评估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临床价值。以下为研究过程回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9.57±13.26)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0.12±13.51)岁。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病例纳入标准[2]:(1)经颅脑CT检查确诊;(2)明确外伤史;(3)GCS低于8分;(4)符合手术指征;(5)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1)原发性脑干损伤;(2)多发伤或复合伤;(3)血液性疾病;(4)无法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在全麻下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行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等常规监测。
1.2.2 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仪器:Codman颅内压监测仪(美国强生公司),于侧脑室穿刺,连接压力传感器,持续观察ICP,根据颅内压改变调整治疗方案。加用系统化护理干预,1.3评判标准[3]
记录两组术后第1天、3天、7天、10天颅内压及GCS评分变化。根据GOS评分法进行预后评估,分为恢复良好、轻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5个等级,后3个等级均视为预后不良。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進行数据处理。P < 0.05定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术后不同时间点颅内压及GCS评分比较
2.2 预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部分患者可因手术因素而出现血流量减少异常、颅内压升高等继发症状,致使脑组织处于极度缺血状态,预后极差。因此,术后持续监测、病情评估及护理干预成为临床重点研究对象。在以往治疗过程中,多借助生命体征变化、瞳孔改变、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变化进行病情评估,发生异常症状后方予以CT等影像学检查进一步确定。但是,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极快,此类监测方式极易贻误最佳治疗时间,而通过有创颅内压监测可对颅内压进行持续监测,从而准确掌握颅内压水平变化,对早期防治具有积极意义[4]。再辅以相关护理干预手段,可进一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治疗效率。杜长虹[5]研究指出,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及护理干预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降低病死率。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第3天起,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颅内压更低,术后第7天起,研究组GCS评分更高,(P<0.05)。提示研究组临床表现更好,这可能与持续有创颅内监测及护理可更好判断病情变化有关。另一组数据显示,研究组预后不良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研究组治疗效果更好。与上述研究结论相吻合。
综上所述,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及护理更有利于及时评估病情变化,予以及时、有效治疗,临床价值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史忠岚,卢培刚,袁绍纪,等.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救治的临床意义[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5,20(04):1049-1050.
[2]叶春芬,王坤玉.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08-110.
[3]陈萍,梁琬屏,杨柳枝,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意义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4):401-402.
[4]杨佳明,熊剑.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仪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11):301-302.
[5]杜长虹.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2(33):96., 百拇医药(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