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摘 要】目的:分析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对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期间92例阑尾炎手术患者,根据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组,观察组(围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n=46)和对照组(围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n=46),对比2组患者围术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5%VS19.57%)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术后发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可促进阑尾炎手术治疗效果提升,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临床效果明显。
【关键词】阑尾炎;阑尾炎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围手术期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064-02
引言
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多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为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提倡围术期为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从而有效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恢复效果。本研究选取92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92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均符合手术治疗操作指征[1],患者意识清晰,能够做好诊疗配合。根据围术期处理方法分组,观察组(n=46)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15-58岁,平均年龄(32.26±3.57)岁。对照组(n=46)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17-59岁,平均年龄(32.31±3.59)岁。纳入标准:(1)治疗依从性较高者;(2)满足手术操作指征者;(3)无凝血机制障碍者。研究内容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
(1)合并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者;(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3)合并全身严重感染者;(4)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或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者;(5)存在治疗禁忌证者;(6)多种因素致主观中断诊疗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阑尾炎切除手术,术前、术后观察临床症状,结合症状及体征变化, 给予对应处理,满足患者基本就诊需要。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抗菌药物进行术前用药及术后预防。在此基础上,对患者情绪进行稳定,发现异常,及时进行相应处理。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结合《抗菌药物围术期预防应用指南》中相关内容,术前预防性用药采用庆大霉素注射液,剂量为8万U,肌肉注射方式,每天1次。术前连续3d采用甲硝唑注射液、青霉素注射液,每天1次。手术结束后,在阑尾切除部分,取一多孔硅管,置放在切口皮下相应位置,做好固定后,在远端位置进行相应结扎处理,采用250ml0.2%甲硝唑注射液注入,术后定时处理切口积液,连续用药3d。
1.4评价指標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情况,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发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做好详细记录与统计。
1.5数据统计
采用spss15.0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5%VS19.57%)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详见表1。
2.2术后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发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值检验结果证实,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对于阑尾炎患者而言,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可发挥显著的治疗效果。切口感染属于阑尾炎患者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及恢复造成严重影响。有文献[2-3]报道认为,高达30%左右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容易合并腹膜炎,对患者预后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因此,做好围术期抗菌药物干预,是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阑尾炎患者围术期全面抗菌药物合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降低住院时间,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相符,进一步证实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通过临床实践工作经验也证实,阑尾炎手术具有一定感染性,是采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的绝对指证[4]。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预防感染。但是,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对患者开展药敏试验,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尽量为患者选择敏感性比较高的抗生素,尽量降低给药剂量及时间,避免产生耐药性。在此基础上,做好术前预防性用药,对抗菌药物血药浓度及动力学相关指标进行监测,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对抗菌药物使用方案进行适当调整[5]。综上所述,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可促进阑尾炎手术治疗效果提升,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临床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关键词】阑尾炎;阑尾炎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围手术期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064-02
引言
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多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为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提倡围术期为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从而有效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恢复效果。本研究选取92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92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均符合手术治疗操作指征[1],患者意识清晰,能够做好诊疗配合。根据围术期处理方法分组,观察组(n=46)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15-58岁,平均年龄(32.26±3.57)岁。对照组(n=46)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17-59岁,平均年龄(32.31±3.59)岁。纳入标准:(1)治疗依从性较高者;(2)满足手术操作指征者;(3)无凝血机制障碍者。研究内容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
(1)合并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者;(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3)合并全身严重感染者;(4)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或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者;(5)存在治疗禁忌证者;(6)多种因素致主观中断诊疗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阑尾炎切除手术,术前、术后观察临床症状,结合症状及体征变化, 给予对应处理,满足患者基本就诊需要。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抗菌药物进行术前用药及术后预防。在此基础上,对患者情绪进行稳定,发现异常,及时进行相应处理。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结合《抗菌药物围术期预防应用指南》中相关内容,术前预防性用药采用庆大霉素注射液,剂量为8万U,肌肉注射方式,每天1次。术前连续3d采用甲硝唑注射液、青霉素注射液,每天1次。手术结束后,在阑尾切除部分,取一多孔硅管,置放在切口皮下相应位置,做好固定后,在远端位置进行相应结扎处理,采用250ml0.2%甲硝唑注射液注入,术后定时处理切口积液,连续用药3d。
1.4评价指標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情况,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发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做好详细记录与统计。
1.5数据统计
采用spss15.0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5%VS19.57%)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详见表1。
2.2术后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发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值检验结果证实,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对于阑尾炎患者而言,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可发挥显著的治疗效果。切口感染属于阑尾炎患者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及恢复造成严重影响。有文献[2-3]报道认为,高达30%左右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容易合并腹膜炎,对患者预后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因此,做好围术期抗菌药物干预,是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阑尾炎患者围术期全面抗菌药物合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降低住院时间,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相符,进一步证实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通过临床实践工作经验也证实,阑尾炎手术具有一定感染性,是采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的绝对指证[4]。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预防感染。但是,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对患者开展药敏试验,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尽量为患者选择敏感性比较高的抗生素,尽量降低给药剂量及时间,避免产生耐药性。在此基础上,做好术前预防性用药,对抗菌药物血药浓度及动力学相关指标进行监测,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对抗菌药物使用方案进行适当调整[5]。综上所述,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可促进阑尾炎手术治疗效果提升,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临床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陈柳云.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2):74+84.
[2] 刘满华.抗菌药物围术期给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8,15(10):1704-1706.
[3] 何仁,徐珊珊,苏优,等.临床药师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及效果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18,35(10):52-55.
[4] 于馥玮.抗菌药物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2):106-107.
[5] 刘晓玲,曹松山,裴保方,等.临床药师干预小儿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7):163-165., http://www.100md.com(王菊美)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小肠、结肠疾病 > 阑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