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新世界》 > 2007年第8期
编号:11480079
糖友15种常见现象剖析(3)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糖尿病新世界》 2007年第8期
     对血糖有影响的除了口服避孕药,还有一些避孕器械,如某些子宫内放置的避孕环等。因此,在准备服用这些口服避孕药或者使用药物性避孕器械时,应频繁监测血糖水平,尤其在开始采用这些避孕措施的1~2个月内。一旦发现血糖升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降糖药剂量,并且调整饮食和运动量。

    另外,最好在避孕1个月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并且注意定期检查上述项目。

    有些研究显示,避孕药有可能增加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性,而糖尿病本身也会增加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因此,正在避孕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并绝对禁烟。

    关键词 经期血糖

    现象13:李月是个正值花季的1型糖尿病患者,平时血糖控制得很好,但一到经期,血糖就会忽上忽下,把年龄尚小的李月弄得心神不定。
, 百拇医药
    现象剖析:经期血糖水平出现波动,是因为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黄体酮分泌增多,高水平的黄体酮会引起暂时性的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的效率降低,导致血糖水平比平时高;而较高水平的雌激素能够升高胰岛素的灵敏性,又使血糖水平比平时低些,因而出现经期血糖忽高忽低。另外,有些女性由于经期情绪的变化,常常导致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升高,是血糖波动的主要诱因。为了缓解紧张的情绪,还有些女性会“大吃特吃”,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类食物,更让血糖难以控制。

    经期出现血糖波动不必过度紧张,也不用通过调整药物的用量来刻意控制经期血糖,否则会因反复改变药量,反而不好掌握日常的用药量,导致月经期后血糖的波动。在月经期间,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血糖的监测,如一天测3~4次,饮食上少吃多餐、严格控制饮食、固定吃饭时间、减少盐的摄入、不喝酒和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增加运动量等,多数人能自然的控制好血糖。另外,保持轻松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来减轻经期综合征的种种不适,也可避免血糖的波动。
, 百拇医药
    关键词青春期血糖

    现象14:15岁的杨扬在7年前查出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尚可。自从进入青春期后,血糖变得难以控制,在进行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调控之后都无济于事。为此,父母带她到医院进行了胰岛素用量的调整。

    现象剖析:1型糖尿病患者在青春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血糖水平较青春期前高且波动较大。一般情况下,青春期前的儿童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低,然后逐渐升高直到青春期,在青春期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又渐下降。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青春期是血糖控制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体内代谢随之发生变化,进而会影响糖尿病儿童的胰岛素分泌,加上心理、社会压力的增加导致血糖波动。青春期血糖的控制情况是影响并发症是否发生、何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青春期的血糖发生变化,可以使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难以得到稳定控制,并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据研究显示,青春期高血糖所引起的微血管损害,比青春期前高血糖所引起的微血管损害严重得多。
, 百拇医药
    糖尿病的男孩子14岁以后,女孩子12岁以后,除了控制饮食、增加运动,胰岛素用量的调整也是必不可少的,应有意识地增加监测血糖的次数,如果发现血糖有波动,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调整。

    关键词 上学与糖尿病

    现象15:刘妈妈的女儿患糖尿病8年,自从确诊糖尿病起,刘妈妈带着她跑遍全国,以求得到治疗糖尿病的良方,结果不但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反而耽误了女儿学习的机会。

    现象剖析:很多患儿家长因为急于根治孩子的疾病而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机会,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得了这种病孩子就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上学了。实际上,糖尿病孩子不但能够上学,而且家长应鼓励他们上学,并为其提供正常读书的有利条件。

    多数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是1型糖尿病,需要胰岛素治疗,血糖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容易波动,加上未成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需要家庭、医疗机构和学校多方合作,给予关怀和帮助。
, 百拇医药
    家长除了帮助患病学生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外,还应认真做好以下事宜:

    首先,糖尿病中小学生一般不宜住校,应当选择离家近的学校就读,以便能按时注射胰岛素和进餐,并得到家长的监护。

    第二,处理好体育课同胰岛素用量及加餐的关系。上体育课当天,学生应减少一些胰岛素用量,根据注射胰岛素的具体情况和体育课的具体时间,咨询医生,确定具体减少多少胰岛素;上体育课前,还应少量加餐,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第三,这些学生的书包里,应随时备些糖块或巧克力,以便发生低血糖时急救。

    第四,家长应将病情告知老师和同学,并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使他们充分了解学生的病情、低血糖的表现与急救措施,同时,取得他们的理解、关心和必要的帮助。

    另外,近年来,2型糖尿病趋于年轻化,学校里也出现了2型糖尿病学生,这些学生应与1型糖尿病学生区别对待。他们大多体型肥胖,但血糖波动小,不易发生低血糖,进行运动和饮食控制,对控制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因此,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十分重要。家长应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应将孩子的病情告诉老师,在督促其控制饮食及适当运动方面得到老师的帮助。

    编后语:由于版面有限,我们只摘编了部分问题,其他现象我们会在今后的杂志中给予解答。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参与进来,共同探讨抗糖难题,交流心得体会,分享成功经验。我们期待着您的参与!

    [ 上 页 ], 百拇医药(何红哲)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