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新世界》 > 2009年第1期
编号:11751074
百草箴言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日 《糖尿病新世界》 2009年第1期
     “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黄帝内经·素问》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素问》,是对脾瘅(即糖尿病早期)成因的论述,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祖国医学就认识到消渴症(糖尿病)与饮食的关系密切。

    “瘅(音dan)”指病,“甘美”指肥甘厚味的饮食,“消渴”即是现在的糖尿病。这句话原意是说饮食肥美厚味是导致早期糖尿病(脾瘅)发生的重要因素,与现代医学中饮食不当可以诱发糖尿病的理论是一致的。患者由于经常吃、过量吃肥甘厚味的饮食会导致肥胖,肥胖日久,又会导致损伤脾胃、湿热中阻,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最后湿热之气上溢口鼻,则出现以口甜为症状的脾瘅症。

    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方法的。他在《备急千金药方》中提出,消渴病“其所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唐朝的王焘还提出,此病“忌粳米饭、李子及水果”等。他们均强调如不节制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还提出不可过饱,以清淡为宜,禁食辛辣刺激及煎炸之品。可见控制饮食是治疗消渴病的重要措施。

    病友们防治糖尿病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合理调配饮食,控制体重,不贪食,不多食,饮食定时定量;限制高脂肪、高糖和高热量饮食;尽量少食用动物的脑、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植物性食物;不吸烟,限制饮酒量。

    吕仁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糖尿病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名誉主任,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