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临床方法,3观察指标,4统计方法,2结果,1将患者的血糖水平,膀胱残余尿量,胆固醇的改善水平进行比较,2将两组患者治疗后尿动力学指标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3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慕晓梅
黑龙江省穆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黑龙江穆棱 157599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英文缩写为DNB,该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属于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生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同时严重伤害了患者的健康[1]。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概率约为40%左右,患者的一般临床症状为尿不尽、尿潴留、排尿困难等等,患者病情严重时甚至出现肾积水[2]。现于2012年8月—2014年3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从2012年8月—2014年3月期间选取的88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研究,将88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44例)以及实验组患者(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
其中,实验组患者44例:男性患者数量与女性患者数量的比值为23:21,患者年龄在42~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2±2.39)岁。病程在 0.5~7 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42±1.19)年。 夜尿次数在 3~11次之间,平均夜尿次数为(5.82±1.29)次。
对照组患者44例:男性患者数量与女性患者数量的比值为22:22,患者年龄在41~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12±2.42)岁。病程在 1~8 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02±1.23)年。夜尿次数在3~10次之间,平均夜尿次数为(6.12±1.33)次。
88例患者均符合WHO(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标准》,将两组患者(各44例)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患者能够进行良好的比较、分析[3-4]。
1.2 临床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静脉滴注胰岛素,并让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控制日常饮食,再给予患者其他的常规治疗,例如改善血脂、降低血压、降低血糖等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226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糖尿病新世界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