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新世界》 > 2016年第19期
编号:12946011
探究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及急救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1日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第19期
     [摘要] 目的 研究对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实施临床急救和临床护理的措施,探讨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共收治了62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给予所有患者临床急救和临床全面护理,包括输液、胰岛素应用等,观察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和血清渗透压变化即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有39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有21例患者,2例为无效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大部分患者血糖指标控制在14 mmol/L以下,血清渗透压控制在320 mosm/L,恢复情况良好。结论 给予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临床急救措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扩充静脉补液和合理使用胰岛素,并做好全面护理,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临床急救措施;急救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0(a)-0093-02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属于比较常见的糖尿病急性发病症,尤其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群体,引起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因素较多,如应激、失水过多、高营养摄入、药物影响等[1]。该病情疫病表现为昏迷,血糖水平和血渗透压升高,且死亡率较高,因此必须及时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该次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作为探讨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应用临床急救和临床护理的效果的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62例研究资料均为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33例为男性患者,29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60~83岁,平均年龄(72.63±6.51)岁。包含发病后昏迷患者28例,发病后嗜睡患者12例,发病后癫痫患者6例,发病后重度脱水患者14例,所有患者均存在发病后轻度脱水。该组研究资料入院时血糖水平检测值为35.35~50.42 mmol/L,血钠值为148.21~169.83 mmol/L,血清渗透压值为332~391 mosm/L,尿糖为++~++++。其中43例患者尿酮体呈阴性,19例患者尿酮体呈弱阳性,所有患者经检测后均符合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诊断标准[2]。

    1.2 治疗方法

    ①输液急救措施:医护人员需要针对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及时进行输液,纠正患者的高渗状态。医护人员可以为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条用于输液,一条用于输注胰岛素。为了确保治疗效果,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为其输液的种类,如患者没有出现休克症状,但其渗透压仍然明显增高,则应当给予患者地生理盐水0.60%;如患者出现休克症状且渗透压显著增高,则需要给予患者等渗液0.90%,起到补充血容量和纠正异常微循环的作用。如果患者失水量超过原本体重的10%以上,则需要采用分批补充液体的方式,将补充液体时间控制在3 d左右,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引起脑水肿。如果患者渗透压在380 mosm/L以上,则医护人员应当适当使用小剂量肝素,避免患者出现血栓性疾病。如果患者血糖下降至13.88 mmol/L,需要及时补充患者5%的葡萄糖液和钾盐,并需要停止使用胰岛素。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血糖变化情况。②胰岛素应用急救措施,小剂量胰岛素是用于治疗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基础,医护人员在使用胰岛素为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严格控制胰岛素的使用量,一般为100 U以下,避免胰岛素使用量过大,导致患者血糖过低,且出现脑水肿等问题。医护人员可以利用电脑微量注射泵控制胰岛素静脉输液速度,将输液速度规定在5 U/h,并依据患者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浓度,确保患者血糖水平稳定下降,并在患者血糖下降至13.88 mmol/L时,停止使用胰岛素。此外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可以根据患者恢复情况,给予患者降糖药治疗。③并发症急救措施:医护人员需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原发病和并发症,根据患者实际发病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确保抗生素的使用有充分的依据。为了避免药物使用对患者造成损害,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医护人员需要避免使用损害肾功能的药物。

    1.3 效果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高渗等症状均消失,且恢复生命安全;有效:患者高渗等症状明显缓解,且脱离生命危险;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更甚者病情加重。其中显效、有效患者所占比例即为治疗总有效率[3]。2 结果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有39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有21例患者,2例为无效患者。其中,显效、有效、无效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2.90%、33.87%、3.23%,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在住院期间,没有1例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且大部分患者血糖指标控制在14 mmol/L以下,血清渗透压控制在320 mosm/L,恢复情况良好。

    3 讨论

    由于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医护人员必须基于患者及时抢救治疗,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通过输液的方式,纠正患者高渗性状态,必要时补充胃肠道液体和胰岛素,改善患者酸碱失衡症状,起到控制和预防并发症的作用[4-5]。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除了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急救措施,还需要做好全面的护理工作,如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生命体征及神志进行全面的监测,针对昏迷患者,医护人员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护患者的脑组织,同时需要定时给予患者口腔护理,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6]。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病房、患者等清洁整理工作,确保患者的衣物、病房环境的整洁性,必要时定期进行消毒,且需要确保病房空气的新鲜度。医护人员需要至少每隔4 h为患者监测一次血糖水平和电解质变化,详细激励患者出入水量,严格将患者尿量控制在100 mL/L以上。在为患者控制输液量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和考虑患者额血压、血清渗透压、心率、年龄等因素,并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当患者病情稳定后,且其没有出现消化道大出现情况,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消化道补充液体。由于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会给予患者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出现高渗性昏迷后,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会相应增加,出现各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治疗效果[7]。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且需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等,给予患者充分的治疗信心,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促使患者积极主动结束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给予患者健康指导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确保患者在治疗和平日生活中,均能够及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严格控制自身的血糖水平,自主进行血糖监测。另外针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对其进行长期胰岛素治疗措施,且需要指导患者胰岛素针剂的正确使用方法,用时需要嘱托患者及时预防感染和外伤。该研究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有39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有21例患者,2例为无效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大部分患者血糖指标控制在14 mmol/L以下,血清渗透压控制在320 mosm/L,恢复情况良好。表明给予糖尿病患者合理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恢复现状,明显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注意患者发病24 h内的治疗黄金时段,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观察后,进行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并避免患者出现脑水肿现象。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及时进行病情监测和治疗,并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郑环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临床急救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10(16):46.

    [2] 吴静,尹萍.对24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28):316-317.

    [3] 惠雪峰,李萍,邢立军.不同胰岛素注射方法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中的应用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 12(18):57-58.

    [4] 李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合并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临床抢救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3(18):73-74.

    [5] 刘丽,李春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高渗性非酮症糖尿昏迷者的临床护理效果[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9(18):1465-1468.

    [6] 田振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合并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临床抢救措施[J].糖尿病新世界,2015,9(17):140-141.

    [7] 吴梅霞.联合补液对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7(21):87-88.

    (收稿日期:2016-07-02), 百拇医药(吕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