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新世界》 > 2016年第21期
编号:13015296
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短期运用胰岛素泵的临床护理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1日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第2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住院期间对糖尿病患者短期运用胰岛素泵的护理体会。方法 该研究对象来源于该院收治的住院糖尿病患者80例,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比较置泵前后三餐血糖水平,并予以针对性护理。结果 置泵前三餐前血糖为(16.3±4.2)mmol/L,高于置泵后(8.2±2.0)mmol/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期间对糖尿病患者短期运用胰岛素泵可有效控制血糖,效果优良,与护理操作配合开展效果更优,可减少风险事件。

    [关键词] 糖尿病;胰岛素泵;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a)-0190-02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与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糖尿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仅次于心血管与肿瘤[1],对人类健康有着严重威胁。长期高血糖状态密切关联于糖尿病相关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为此一定要积极对血糖予以控制,将各类并发症延缓,促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升。胰岛素泵即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进行模拟后将小剂量胰岛素在24 h内不间断输入,与人体所需相满足,更稳定吸收胰岛素,确保不同阶段血糖均处于平稳状态,将葡萄糖毒性缓解,将代谢紊乱纠正,快速将患者高血糖状态纠正。而在住院时间对糖尿病患者行短期胰岛素泵治疗时,为确保疗效需开展针对性护理,以减少风险事件。为探讨住院期间对糖尿病患者短期运用胰岛素泵的效果及护理体会,将80例患者纳入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象来源于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住院糖尿病患者80例,均于WHO颁发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80例患者中48例为男性,32例为女性;年龄26~79岁,平均(51.8±7.6)岁;分型:4例为1型,76例2型;病程2个月~21年,平均(7.4±1.8)年;合并症:22例感染,16例视网膜病变,10例肾病,7例糖尿病足,23例周围神经病变。

    1.2 一般方法

    将胰岛素泵与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及输注管与储液器准备好。置泵前叮嘱患者将各类胰岛素暂停使用最少1 d,给予短效胰岛素,避免胰岛素叠加导致低血糖。置泵前5 h左右从冰箱冷藏室中取出短效胰岛素在25℃室温下放置,避免胰岛素遇热后出现气泡将输注装置堵塞。结合患者病情将最大基础量与餐前量、胰岛素浓度、时间、输注力等胰岛素泵参数设置好。储液器将所需胰岛素抽取,与输注管相连,将气泡排尽,对输注装置连接处是否漏液予以检查。在泵内装入储液器,刻度在外,在两驱动臂间固定推柄末端,安装后设定为定位执行,安装正确标志为针头滴液。腹部为首选输注部位,从内衣边线处与腰带处避开,女性为下腹部,男性为上腹部。若患者拟行腹部手术需尽量与术野远离。最后埋针,患者坐位或平卧,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结合肥胖程度明确进针角度,快速从皮下刺入,透明贴膜将输注部位固定,且将输注管妥善固定好。将泵输注开关打开,持续将小剂量胰岛素皮下输注。

    1.3 观察指标

    于置泵前后测量患者三餐前血糖,经平均值计算出来。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处理该组数据主要应用软件SPSS20.0,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置泵前三餐前血糖对比、置泵后三餐前血糖水平为(8.2±2.0)mmol/L,明显低于置泵前(P<0.05),说明对糖尿病患者短期运用胰岛素泵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见表1。

    3 护理

    3.1 做好携泵前准备

    将每位患者档案建立出来,对基本资料、责任医护人员、护理重点、应用胰岛素泵型号与时间、调整胰岛素泵情况、应用胰岛素剂量、结束时间及不良反应等予以详细记录。携泵前24 h停止口服降糖药物与磺脲类药物,结合医嘱对胰岛素基础剂量及浓度等参数予以设置,做好胰岛素泵调试工作。

    3.2 心理护理

    胰岛素泵为先进器材,患者缺乏了解故而会担忧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及置泵后不适感强烈或行动不便等。为此护士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胰岛素泵的优势与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该疗法疗效好、安全、可靠且方便,可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血糖,使其接近正常范围,且过程平稳,将葡萄糖毒性作用解除,患者承受痛苦更少。若患者仍疑虑可向其列举成功案例,进而消除担忧,保持积极心态。

    3.3 密切监测血糖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时低血糖反应经常出现,甚至还会出现低血糖昏迷现象,为确保胰岛素泵使用安全性,需密切监测血糖,亦可便于医生据此对胰岛素用量予以调节。每次对毛细血管血糖予以监测,约8次,分别开展于三餐前后2 h、11 pm及3 am。将胰岛素泵安装好后血糖迅速降低,糖毒性也随之降低,恢复胰岛素敏感性,此时低血糖极易发生。通常而言低血糖好发于三餐前或夜间,且置泵后约4 d左右为调整胰岛素剂量时期[2],低血糖反应发生风险较高。为此值班护士需按时监测,强化巡视,教会患者识别低血糖的方法,注重患者主诉。若血糖过低或过高应及时找出原因,并对胰岛素剂量予以调整以稳定血糖。若患者出现饥饿感、冷汗或心慌等应快速平卧,对血糖予以監测,快速将低血糖反应纠正。该组6例发生低血糖反应,积极处理后恢复。

    3.4 饮食指导

    临床提出饮食疗法为糖尿病患者的基础疗法,为此一定要严格注重饮食,若不坚持饮食疗法即使给予胰岛素泵短期治疗也无法有效控制血糖。开展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属了解饮食疗法的必要性,提升自我管理意识,严格依据糖尿病饮食方案进餐,避免随意减少或增加进食量,防止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3.5 运动指导, http://www.100md.com(胡春霞)
1 2下一页